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为基层减负激励干部担当作为

2019-08-02 18:38:44 来源: 商讯 举报
0
分享到:
T + -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是政策实施的主阵地、工作落实的最末端,人少事多、权小责大。处于政策执行末端的基层干部普遍感觉压力大、工作苦,内心有着不少难言之隐和后顾之忧,导致出现思想上有负担、工作上有情绪、业务上有滑坡。《通知》的印发,体现了总书记对基层干部的关心关爱,有助于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提高基层干部工作积极性,更好地做好基层工作,服务群众。

让干部回归主责主业。基层是行政体系的“末梢神经”,基层工作繁琐复杂,任重道远,基层如果陷于文山会海之中,如果是疲于应付检查,将会导致基层干部负担过重、动力不足,“神经末梢”就会失灵。因此,让基层干部切实从文山会海、材料报表中解脱出来,从无谓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引导基层干部更好地深入基层、服务群众,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迫在眉睫。

坚决反对“形式主义”的各种考核。由于扶贫考核结果与“成果”、“绩效”挂钩,不少省、市、县级部门为了让考核结果变得优良,就衍生出各种“大小考核”、“交叉考核”,让基层部门与基层干部苦不堪言。检查考核过多过滥,不仅增加了基层部门压力,滋长了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做表面文章、弄虚作假等歪风邪气,更增加了经济负担,甚至还滋生了腐败。

减少干部心理负担。有的基层干部吐露心声,有些工作不是不愿干,而是吃不准、不敢为。为基层干部减负,不仅要减少事务负担,还要减少心理负担,要做到该容的错容得了,该免的责免到位,让基层干部能够大胆去谋、大胆去干、大胆去闯。但是,容错纠错不是不追责、不定责,更不能把容错纠错当做不履职的挡箭牌。真正让不担当的干部受警醒,让不履职的干部让位子,切实为基层营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

“减负”不应成为一个好看的“名词”,应当成为实实在在的“动词”。要让“减负”减出实实在在成效,要沉下身、静下心,踏踏实实做好群众关心的事,不让群众办事来回折腾,不断提升服务群众的工作效率。(公而议之)

王玉振 本文来源:商讯 责任编辑:王玉振_jn0222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