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30日,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在寻乌发布2019脱贫半年报告,如约向社会交出了2019上半年脱贫成绩单。
2019阿里脱贫半年报显示:在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上,截至今年6月底,242个国家级贫困县接入了阿里兴农扶贫业务,相当于每3个国家级贫困县就有1个通过淘宝天猫,将土味山货变成了网红尖货。
过去半年,贫困县土货在阿里平台总销量同比增长高达80%,而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成立至今一年半时间,贫困县在阿里平台总销售额达到1100亿元。
在绿色可持续发展上,1亿棵蚂蚁森林真树在荒漠地区种下,33万人次的农民通过给蚂蚁森林“打工”,增加了5000万元收入。
在金融可持续发展方面,贫困县220万农民通过网商银行获得了超过1600亿元贷款。
在教育脱贫方面,40名乡村校长、400名乡村教师、100名回到乡村任教的师范生获得了马云乡村教育计划的资助和专业培训,5所乡村寄宿制学校计划试点学校和14所乡村少年宫的建起,这些项目影响了8万名乡村教师和100万农村娃。
此外,在兜底保障上,456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获得了顶梁柱健康保险,51万名女性贫困户获得“加油木兰”保障,生病、上学都能获得保险金赔付。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宣布成立脱贫基金,未来5年在生态、电商、教育、女性、健康5大领域投入100亿元参与脱贫攻坚。
一、阿里巴巴脱贫工作概况与关键数据
2017年12月1日,阿里巴巴集团成立“阿里巴巴脱贫基金”,将脱贫工作上升为集团战略;2018年,在“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理念指导下,阿里巴巴在教育脱贫、健康脱贫、女性脱贫、生态脱贫和电商脱贫等方向进行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阿里巴巴脱贫工作模式。
2019年上半年,阿里巴巴脱贫基金重点推动脱贫模式的复制与落地,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
一是推动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在产业可持续发展方面,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国家级贫困县在阿里平台上实现网络销售1100亿元,其中2019上半年销售额同比增长80%,兴农扶贫业务覆盖242个国家级贫困县,约占国家级贫困县总数的30%;在绿色可持续发展方面,截至2019年4月,蚂蚁森林累计种植真树超过1亿棵(含经济树种沙棘1000万棵),累计创造超过33万人次的绿色就业岗位、实现劳务增收近5000万元,带动7400多万用户认领守护4个国家级贫困县的13万亩保护地,同时打造生态友好型产品,让贫困地区的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在金融可持续发展方面,蚂蚁金服网商银行向贫困县220万用户累计提供贷款超过1600亿元。
二是通过技术力量带动公众参与,为重点人群提供保障。截至2019年6月,“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带动35亿人次捐赠1.6亿元,为456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提供健康补充保险,降低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发生率;“加油木兰”已为51万名建档立卡贫困女性提供教育及健康保障,让贫困女性少有所学、老有所医。
三是关注未来,做好乡村教育和职业教育,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培养人才。截至2019年6月,马云乡村教育计划共服务了获奖校长40人、获奖老师400人、入选师范生100人,开展了5所乡村寄宿制学校试点和14所乡村少年宫,直接影响老师和校长超过8万人,影响学生超过100万人;职业教育计划已在20个贫困县开始实施。
二、围绕国家战略,深入重点地区,打通基本途径
(一)集中力量开展三区三州的脱贫工作
“三区三州”地区,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不足,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阿里巴巴集团整合农村淘宝、淘宝、天猫、盒马、阿里云、蚂蚁金服、菜鸟网络、淘宝大学等力量,构成阿里巴巴兴农集群,通过多部门协同、全方位帮扶,助力“三区三州”脱贫。
目前,三区三州209个区县(含县级市),均已在阿里平台发展电商经济。已有多个县建立了阿里平台的直供直销新链路,当地特色农产品可直抵淘乡甜旗舰店销售。而且,部分特色农产品已经开始实现“订单农业”模式。
除了电商之外,阿里巴巴脱贫基金还通过“拉萨师专·马云教育基金”项目,推动西藏教育人才培养;通过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为“三区三州”共计8个县的43.96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提供健康补充保障;与国家卫健委联合开展“艾滋病防治健康扶贫攻坚支持项目”,发挥技术优势并投入专项资金支持,助力凉山州的艾滋病防治攻坚工程。
(二)以产业扶贫打通最基本脱贫途径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产业扶贫是实现脱贫最稳固、最持久、最根本的途径。近年来,以“淘宝村”为代表的农村新产业集群的出现,逐步为产业扶贫和解决整体区域性扶贫提供了新的途径。截至2018年底,全国共有3202个淘宝村,分布在全国330多个县,这些县人口覆盖超过2亿人。网店年成交金额超过2200亿元,带动就业机会超过180万个。截至2019年6月,位于贫困县的淘宝村超过800个,其中国家级贫困县淘宝村超过60个。
在淘宝村的发展过程中,阿里巴巴集团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搭台子,授牌子,阿里巴巴每年组织召开淘宝村高峰论坛,搭建全国淘宝村交流发展经验的平台。二是网商银行给予农户创业贷款支持,网商银行分发挥普惠金融的功能,网商银行已经和中国300个县签约,覆盖了中国近1/6的农村地区,服务了746万“三农”客户。三是给予专业培训,淘宝大学采取线上和线下教育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从零基础培养农村电商人才,帮助农民创业、学习专业技能。
三、阿里巴巴脱贫工作五大方向
自阿里巴巴脱贫基金成立以来,阿里巴巴以公益的心态、商业的手法和技术的力量,在教育脱贫、健康脱贫、女性脱贫、生态脱贫、电商脱贫等五大方向上不断探索,初步形成了“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脱贫模式,在试点县域取得了显著成效。
2019年上半年,阿里巴巴集中力量进行脱贫模式的复制与推广。一方面,阿里巴巴持续整合技术、产品、运营等方面的资源及优势,在已有脱贫模式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脱贫工作的形式与内容,以满足更多贫困县域的实际帮扶需求;另一方面,依托区块链、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降低执行成本的同时,大幅提升项目的落地速度与运行成效,推动“加油木兰”、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等项目的受益人群在短时期内迅速突破数十万、甚至数百万量级。同时,阿里巴巴充分联动各级政府、知名企业、科研院所、公益机构、大众媒体以及平台商家、消费者等阿里生态伙伴,为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创造平台与入口,共同推动阿里脱贫模式覆盖更多的深度贫困地区及特殊贫困群体。
阿里巴巴的脱贫工作也在内部员工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仅2018年上半年,就有超过1000名员工投入脱贫业务,更多的员工以志愿服务的形式参与到脱贫项目中。2019年5月,4位司龄均超过12年的阿里员工主动请缨,作为阿里脱贫“先锋军”,远赴山西平顺、湖南城步、甘肃礼县、贵州普安等4个国家级贫困县,参与长期定点扶贫工作。到贫困县去,到脱贫攻坚最需要的地方去,是阿里人的家国情怀与社会担当,更是阿里巴巴在新时期承担社会责任的最好方式。
(一)教育脱贫:让每个乡村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
阿里巴巴教育脱贫主要依托马云公益基金会、蔡崇信公益基金会,并联通阿里巴巴大文娱、钉钉等内部资源,开展乡村教育计划及职业教育计划,为乡村人才的培养提供全方位支持。
(二)健康脱贫:让贫困家庭重获健康发展新生机
阿里巴巴依托技术的力量,在健康脱贫领域探索模式和产品创新,实施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大地新芽母婴健康关爱行动以及艾滋病防治健康扶贫攻坚支持项目,借助互联网在贫困人口与社会公众之间形成有效连接,通过带动广泛的社会参与,帮助贫困户在实现个人健康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实现脱贫致富。
(三)女性脱贫:让女性成为乡村发展的中坚力量
阿里巴巴女性脱贫聚焦于贫困地区女性的生活困境与发展需求,针对普遍存在的“无保障,难增收,轻抚育”困难,用阿里巴巴经济体的平台和技术优势,以提升人的能力为核心,为乡村女性的发展持续赋能,帮助贫困地区女性获得保障、实现发展、科学育儿,让自立自强的贫困女性获得安全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四)生态脱贫: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阿里巴巴生态脱贫依托蚂蚁森林平台,通过“公益保护地”和“生态经济林”两种模式,实现可持续、可参与、可借鉴的脱贫致富。截至2019年4月,蚂蚁森林累计在内蒙古、甘肃、青海、山西、四川等省份和地区种植和养护真树超过1亿棵,种植总面积近140万亩,累计创造超过33万人次的绿色就业岗位,实现劳务增收近5000万元。
(五)电商脱贫:帮助贫困地区的优质农产品卖出去
阿里巴巴电商脱贫针对贫困县的产业实际,利用平台大数据,分析市场供需关系,为当地的产业决策提供专业建议,并通过技术手段打造智慧农业,帮助贫困县域优化供应链。在此基础上,整合平台资源,形成电商脱贫资源矩阵,帮助贫困县产品提升销量及品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阿里通过村播计划、电商创业大讲堂、脱贫攻坚县域示范班、县域数字化转型培训计划等项目,帮助贫困县域培育电商人才,增强贫困地区自我造血能力。
2018年初,阿里巴巴确立重庆奉节、新疆巴楚等首批十个电商脱贫样板县并开展深入探索,逐步形成了以“平台模式”、“一县一品模式”、“直播模式”为代表的电商脱贫三大模式并取得实效。在此基础上,2019年以来,阿里巴巴对原有的电商脱贫策略进行全面升级。截至2019年6月,“兴农扶贫”频道已与全国31省、市、自治区的860个县合作,其中包含242个国家级贫困县,累计孵化特色商品超过4200个。
四、平台与技术双驱动,创新开展脱贫工作
阿里巴巴是一家数字经济平台企业,也是一家注重技术创新的企业。在脱贫工作中,一方面,发挥平台企业汇集资源、带动能力强的特点,将流量优势充分展现出来,带动社会广泛支持脱贫、参与脱贫、助力脱贫;另一方面,将技术创新应用于脱贫工作的多个环节,用技术提高生产效率,用技术增加销售收入,用技术改变贫困。
一是搭建脱贫攻坚的社会协同平台,带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随着互联网技术,特别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网站、社交网络、电商平台、移动支付、网络直播等,都可能成为海量个人和众多企业关注脱贫、参与脱贫的渠道和平台。
二是技术创新助力智慧兴农,持续输出脱贫领域的“阿里经验”。在兴农扶贫探索中,阿里巴巴提出“亩产一千美金”概念,这是全国首次以经济收益来定义农产品的单位价值,旨在利用互联网技术为农民的农业生产提供全程现代化服务,推动产业、货品、营销、科技、人才、全球化的全面升级。
三是技术创新助力脱贫项目标准化,促进脱贫经验可复制可借鉴。在顶梁柱健康扶贫公益保险项目中,阿里巴巴融入移动支付、图像识别等技术,受保人通过支付宝上传相关理赔单据,图像识别检测将充当理赔人员的眼睛和大脑,自动识别图像类型,提取文字信息后,对关键核赔因子进行识别,用更“智能”的方式为保险公司提供理赔参考。这不仅帮助保险公司大大降低了后端理赔及服务成本,使得90%的项目善款可用于理赔,同时更保障了精准脱贫的高效能和透明度,让商业机构可以更“轻巧”地参与公益行动,让公益模式更可持续可复制。
作者:徐飞(阿里研究院资深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