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任灵芝 通讯员 郑世峰
最近几天,淄博频发黄橙高温预警。当大家坐在空调屋内享受炎炎夏日下的清凉时,那些“最可爱的人”正坚守在哨位上、巡逻路途中、训练场里。
在鲁中腹地的大山深处,驻守着一群武警官兵。深山里的官兵们,上下一班岗要走8公里的山路,一天两班岗,一年要磨破3双鞋,当兵两年就能走上一个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这里人迹罕至,冬日寒风做伴、夏日蚊虫飞舞,尽管环境艰苦,但坚守在这里,尽一个军人的本分,践行军人的铮铮誓言,印证着他们的初心。“默默奉献不是做给别人看的!”
大山深处,官兵的家
7月29日早晨,伴着瓢泼大雨,记者驱车前往博山。在大山脚下,雨停了,似乎是眨眼的工夫,太阳毫不吝啬地挥洒着它的光芒和热量,行走的人们似乎被投进蒸笼中,热得受不了。
山路越走越崎岖,过了一个大坡,记者来到了此行的目的地,武警淄博支队执勤一大队执勤一中队的营区。映入眼帘的是整洁的营院、笔直的道路、成片的果树……中队指导员齐宏强告诉记者,每年春天,官兵们会在花的海洋里执勤训练,秋收时分,官兵们则开心地品尝丰收的果实。
这里位置偏僻,部队刚进驻时完全是另外一个模样。一代一代的官兵把这里当成家一样经营,用双手改变了营区的面貌。刚开始,这里供应难、吃水难、取暖难、出行难。冬天,大雪封山几十天,汽车开不上来,官兵只能在积雪中深一脚浅一脚背回供应物资。面对艰苦的环境,中队官兵坚信,只有自己动手才能丰衣足食。他们把废弃的蓄水池改成鱼塘,又垒起了猪圈、羊圈,平整了5亩山地。山上缺土,他们从山下一点点往上运;铺路缺料,他们到河沟里捡拾鹅卵石……就这样,他们在荒山上栽种了400多棵果树,种下了十几种瓜果蔬菜,养了鱼、鸡、猪、羊,还平整硬化了4公里长的巡逻道路,将荒山变成了“花果山”。石头垒成的老营房、满载历史的初心墙、鹅卵石铺就的强军路……默默地讲述着这个中队发展的历史。
在官兵心里,中队就是他们的家。老中队长刘长焕从当兵、提干到转业,在这里战斗生活了14年;3名考上军校的战士,毕业后主动申请回到中队工作;老兵尹成宝经历过初建中队的那段艰苦岁月,30年后,他又把儿子尹进送到中队当兵,两代人接力为部队奉献。
传承精神,担当作为
这个中队守卫的目标在大山深处,在2015年之前,官兵上下哨要走8公里的山路,一天两班岗,当兵两年下来,就能走出一个两万五千里长征。如今,随着科技手段的运用,上下岗哨要走3公里。
环境艰苦,条件特殊,中队每年给官兵多配发3双作训鞋,还为哨兵配备了羊皮大衣。尽管如此,在寒冷的冬日里,凛冽的寒风还是让战士披满风霜。
杨朋,一个来自四川南充的山里娃,参军入伍的愿望就是能够走出大山感受城市的繁华和喧嚣,感受激情的军旅生活。没想到新兵下连后,他到了比他家乡还要荒凉偏远的大山,成了一名守山兵。他和战友们就驻守在这里,与荒凉寂寞为伴,与单调贫乏为伍,一干就是十二年。他从一名懵懂少年成长为中队独当一面的骨干。
这里虽然艰苦偏远,可这里不缺担当忠诚。2006年的一天,一辆满载货物的货车在下山时刹车失灵,车辆径直滑向20多米深的山涧。正在巡逻的哨兵高雷、陈祥奋不顾身冲向滑行的车辆,陈祥一个箭步跃到车上打开车门拉动手刹,高雷急忙搬来石头塞向车轮,而此时,手刹和石头已经难以阻止车辆继续下滑。高雷来不及多想,用自己的身体堵了上去……车辆碾过高雷的腰部,改变了方向,蹭到了一侧山体后停了下来。高雷胯骨粉粹性骨折,他和陈祥因表现英勇荣立二等功。
这里的土地虽然贫瘠,但官兵的精神非常富裕,在英雄的感召下,官兵铸就了坚毅沉稳、担当有为的品格。这些年来,他们曾抓获A级通缉犯、扑灭危及目标单位的山林大火、排除山体滑坡险情、勇救落水儿童,实现了36年执勤安全无事故。
突破极限,锤炼成金
记者采访当天,即使在山里,气温也在35摄氏度以上,而官兵们的训练热情如天气一样热烈。在营区门口的励志坡上,战士们挥汗如雨,进行例行的冲刺训练。
记者了解到,中队营区门口有一段百余米的陡坡,平时走上来都要气喘吁吁颇费力气,中队就别出心裁把这里改成一个训练场地,取名励志坡。在这里奔跑冲刺,难度非常大,在这里组织训练,就是让官兵在一次次冲坡中突破极限,提高体能。
在浓厚的训练氛围中,军事训练尖兵在中队层出不穷:下士冯士旭还是一名列兵时,就因军事训练成绩荣立三等功,参加武警部队组织的比武更是频获佳绩;中士江震被誉为“全能王”,在总队军事比武中获得综合成绩第一和多个单项第一;下士洪浩明有“飞毛腿”之称,创下的五公里武装越野记录至今无人能破……
这里条件艰苦,可官兵甘之如饴,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当兵时的庄严承诺,守护着这山、这人,守护着他们的初心。八一建军节来临,官兵们用自己的方式庆祝:依旧是在烈日下训练,依旧在静默中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