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蒲泫奇 通讯员 刘金辉 魏芳
暑假期间,桓台古侯路上的一所学校外人来人往,很多学生在这里进行培训,接送孩子的家长一批接着一批。学校门口不远处正面刻有“小龙庄”三个字的石碑,因风化破损显得与周边的新建筑有些格格不入。
“这块石碑有些年岁了,我记得上面就有李志业的介绍。”7月24日下午2点多,烈日当空,得知晨报要采访“志业村”背后的故事,果里镇西龙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陈成刚带领记者先来到了这里。这个村子曾经叫“志业村”,陈成刚认真看着石碑背面的文字介绍,尽管很多字早已模糊,但是“特等战斗英雄李志业”几个字却依然能辨认出来,而“志业村”的故事就要从这位英雄说起。
被抓去给日军修据点
他中途逃脱参加了八路军
1924年,李志业出生于现在的西龙村一户普通农家里。他8岁上学,曾读过4年书。1940年麦收前,侵华日军推行强化治安,汉奸逼年仅16岁的李志业出夫,为日军修据点。李志业痛恨日军,怎么肯为日军卖力?于是在途中找机会逃脱,到长桓大队报名参军,成了八路军山东纵队第三支队警卫连的一名战士,不久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志业作战勇敢,每次都冲锋在前,参加过张许、牛王庄、玉皇堂、道旭、寿光城和寿光县田柳庄等战斗,这期间受过五次伤,多次立功。后来,他曾任渤海军区特务一团一营二连三排排长。1946年,年仅22岁的李志业壮烈牺牲,被渤海军区追授为“全区特等战斗英雄”。
图:纪念馆门口的李志业铜像。
图:展馆内庄严肃穆的“志业排”群雕。
采访中,陈成刚帮忙寻找了几名健在的与李志业年龄相仿的村民。遗憾的是,因为李志业离家时年龄尚小,加上老人们年事已高,已经没有人能再讲述他们眼中李志业的事迹。现年68岁的张爱传曾是西龙村老书记。提起李志业,他说自己对其最初的了解,其实是来自于一本书:“那时刚刚上学,在学校就看到过名为《志业村》的连环画,这本书就介绍了李志业的事迹。”就是从读这本书开始,张爱传知道自己和这位大英雄竟是同一个村的,至今仍觉得自豪。
图:纪念馆院内仿建的济阳城外貌。
图:李志业的革命军人牺牲证明书。
20岁成“孤胆英雄”
只身闯据点 一口气刺死8名敌人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李志业参军前就已经成家立业,1940年3月,妻子还为他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李斌。不幸的是,李斌因交通意外于2016年去世。几经辗转,记者联系到了李志业的孙子李刚。李刚在电话中显得很高兴:“我从小就知道爷爷是特等战斗英雄。小时候,我还跟着爸爸去过爷爷的部队。”
在李刚的印象中,父亲经常提起爷爷的事情,说得最多的就是张许战斗。“1944年夏,在张许战斗中,为消灭伪治安军二十七团的一个连,我爷爷独自一人只身闯进伪据点,一连刺死八名伪军,爷爷被称为‘独胆英雄’,不久被提升为排长。”李刚说,这些是听父亲说的,细节早已忘记,但是他深深记住了爷爷一人刺死八名伪军的战绩。
图:陈成刚在石碑背面找到了“特等战斗英雄李志业”的字样。
据史料记载,1945年12月至1946年7月,李志业带领着三排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连续打了20多次胜仗,凭着“小米加步枪”,对抗具有优势装备的日伪军,杀伤和俘虏数百名敌人,先后缴获敌人速射炮、新式八二炮、七五迫击炮各2门,九二重机枪1挺,轻机枪4挺,掷弹筒5个,步枪320余支,相当于一个营的武器装备!在攻打蒲台城时,他带领突击队冒着敌人射击,登梯攀上7米高的围墙,梯子被敌人打断,队员随梯跌落。在三面临敌的情况下,李志业沉着机智,将手榴弹扔入哨楼,趁着浓烟冲了进去,毙敌3人。最终,突击队冲上围墙,歼灭伪军两个中队。
冒弹雨抢占敌人弹药库
爬屋顶向敌人扫射英勇牺牲
1946年7月10日,李志业带领全排参加解放济阳的战斗。战斗打响后,从俘虏口中得知东门西北面第三个院里有敌人的弹药库,他立即请示营长,自愿带领3个战士冒着弹雨抢占弹药库。在连续打掉敌人3个火力点之后,占领了弹药库,并爬上屋顶,用缴获的机枪向敌军猛烈扫射,以压制敌人火力,掩护后续部队冲锋。在对敌英勇射击中,李志业被敌人的子弹击中,英勇牺牲。
同年8月,渤海军区召开李志业烈士追悼大会,追授李志业为渤海军区特等战斗英雄,授予他所在的排为“志业排”,命名济阳城东大街为“志业街”,其出生地西龙村,改名为“志业村”,以示纪念。
李洪海,西龙村村民,1973年时到山西临汾地区洪洞县当兵。1975年,在司令部大礼堂意外看到了李志业的名字。“当时名字下面就写着特等战斗英雄,我就怀疑这是不是我们村的李志业。”李洪海告诉记者,当年借回乡探亲之际,他把这个情况告诉了李志业的儿子李斌。随后,两人一起回到部队了解这件事。就这样,时隔近30年,大家才知道了李志业牺牲时所在的部队。
家乡不会忘记
为英雄建纪念馆
时光荏苒,转眼李志业已经牺牲73年。但是,“志业村”早已成为历史长河中一个响亮的红色名字。为了更好地纪念李志业的光荣事迹,西龙村正在建设以“李志业”命名的纪念馆,李刚早在两个月前就把父亲收集到的关于爷爷的所有材料,捐献给了这家纪念馆。
“我们以沉痛的心情讣告全军,我们的战斗英雄李志业同志,在济阳自卫战斗中英勇牺牲了。
李志业同志是渤海区全军最优秀的战士,他在六年革命斗争中始终如一,斗争不懈,证明了是经得起考验的,是忠于党、忠于人民的优秀党员,是共产主义的战斗英雄,是英勇善战、机动灵活的年轻指挥员,他给党的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继承并发扬了我党我军英勇奋斗的光荣传统,他忘我的英勇牺牲精神,应为我军学习。
为永远追念我们的英雄李志业同志,特决定将李志业生前所在村命名为‘志业村’,七师一团二连三排命名为‘志业排’,济阳城东大街命名为‘志业街’。并追赠李志业为军区特等战斗英雄……”因李志业纪念馆仍在建设中,很多实物和资料还不能看到,但是,这份渤海军区为特等战斗英雄李志业发布的讣告,解释了“志业村”的由来。
从纪念馆门口李志业的铜像,到院子里仿建的济阳城外貌,再到展厅内庄严肃穆的“志业排”群雕,看到这一切,一下子感觉离李志业没那么遥远了。该纪念馆办公室主任王聿凤告诉记者:“特等战斗英雄是指新中国成立初期,在400多万大军中仅选出307名战斗英雄,有特等战斗英雄荣誉称号的只有78名,李志业就是其中之一。这个纪念馆的建设是非常有意义的。”据了解,该馆有望10月1日与市民见面,届时就会有更多人了解“志业村”,了解特等战斗英雄李志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