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张楠 赵博文 通讯员 程方 周燕宁 报道
晨报淄博7月27日讯 26日下午,淄博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推进会在山东齐盛国际宾馆召开。来自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北京医院、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的专家学者与全市二级及以上医院分管院长、医务处主任、呼吸科主任及业务骨干共百余人参会。来自鲁中地区潍坊、威海、滨州、泰安、东营、邹平、莱芜、广饶等8个地市医院的领导和专家也受邀参加此次会议,共话PCCM规范化建设及学科发展规划等议题。
会议现场。
为推进淄博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工作,提高淄博市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水平和服务能力,今天下午,由淄博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呼吸质量控制中心组织的全市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PCCM)规范化建设项目推进会召开。会上,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董亮教授致辞,并作《PCCM规范化建设认证解读》报告;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杨汀教授致辞,并作《PCCM项目及基层呼吸防诊治体系与能力建设项目》报告;北京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居阳教授作《质量控制-医疗安全与学科提升的基础》报告;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陈亚红教授作《临床科研课题申请(以慢阻肺为例)》报告。
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国华分享该院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方面的经验。
在PCCM建设经验分享环节,沂源县人民医院、临淄区人民医院和淄博市第一医院的专家分别作经验分享。
作为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孙国华教授在助力推进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规范化建设上一直颇为用心。在今天的经验分享会上,孙国华教授表示,全院推进PCCM规范化建设,对于呼吸专业区域定位和今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孙国华教授介绍,PCCM规范化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科室建制、业务建制、设施建制、人员建制、管理建制和文化建设等方面,以“全面覆盖呼吸专业的业务领域,突出呼吸重症和呼吸介入,完善呼吸慢病管理,打造特色技术、优势技术,提高专业服务能力、扩大学术影响力”为学科发展目标。
在推进会上,专家分享心得经验。
近年来,在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全院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建设更加规范化,整体实力有很大提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同时,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业还强化了与相关专业的协作,与检验科、影像科、肿瘤科、胸外科、病理科、药剂科开展业务协作,拓展、完善了业务范围,受到患者和家属的好评。
在推进会上,专家分享心得经验。
在慢病管理上,医院加强门诊和病房慢性疾病的规范管理,成功运行专病门诊。肺功能室专职人员得到加强;建立门诊慢病档案管理系统(建档-患教-随访);运行门诊综合诊疗室,进行雾化治疗、健康指导和随访;实现吸入药物及肺功能检查全面覆盖;打造专业且相对完整的呼吸病实验室,为慢病管理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谈及该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建设成果及发展前景,孙国华信心满满。淄博市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设施先进、技术一流、团队高效、环境优美、人文关怀一体化的优势学科,真正让患者实现了“舒畅呼吸 美好生活”的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