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13-斜320井转周、注汽、转抽、排水见油共需要30天左右,影响产量57吨,再加上作业费、注汽费等其他费用,上作业不合算。”在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草西采油管理区的经济指标分析会上,员工李彬边算边说,建议维持该井继续生产,直到日油水平降为0.5吨。
开展经济指标分析是以利润、效益最大化成为目标,通过对比单井投入产出、措施成本收益等内容,进一步解剖分析生产的成本构成,找出影响效益提升的主要因素。
“将效益开发大账划分为节点管理小账,配合以经济利润为标尺,以排名考核做杠杆,推动每项工作都能创造价值,每个岗位都成为创效单元。”管理区副经理刘辉介绍道。
人人肩上有指标,千斤重担众人挑。为增强全员精细化管理、算好效益账的意识,草西采油管理区积极转变观念,牢固树立“经营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理念,在对现场三标进行考核的同时,根据单井的经济指标状况进行排名,并按照排名兑现奖金,进一步调动员工参与经营、挖潜增效的积极性。
以草南平51为例,该井以前一个多月换一次皮带,可最近不到一周连续更换了两根皮带。岗位员工第一时间对这口单井进行分析,主动登录生产指挥系统查看该井的示功图,并与以前的功图载荷进行比较。
“原来三标考核时,我们把井场、资料等做好就可以完成任务。”广9注采站站长于卫国说,现在的指标考核就不一样了,像这口井频繁的更换皮带,不仅影响产量指标,还影响成本指标,必须查明皮带损坏的原因,保证油井的经济指标。
于是,他们从功图、动液面变化等进行了研究,最后发现该井是因油稠、供液不足,造成负荷过重,频繁烧皮带。为此,这个站结合大数据进行分析论证,精准调整电机冲次,很快就恢复生产,保障了该井的生产时率,减少了产量损失。
磨刀不误砍柴工。在效益指挥棒的激励下,这个区干部员工不断总结油井生产特点,对单井日平均成本、操作成本、完全成本以及产油量等内容进一步加强动态经济分析,主动寻找措施挖潜、参数优化等降本增效的合理建议,“全员分析、经济分析”已成为当前油水井管理的新常态。
(通讯员 顾松 孟涛 白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