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警38年来,杜忠厚始终坚守在一线,在平凡的岗位上践行着人民警察的忠诚誓言,就像战友对他的评价“为人忠厚正直,为警勤勉尽责”。
16年处理5600余起案件 没有一起错案
今年59岁的杜忠厚是聊城市阳谷县人,家中排行老大。1978年,18岁的杜忠厚当兵入伍,部队生活磨练出他坚强的意志和不服输的精神。
1981年,杜忠厚退役考入齐河县交通监理站(后改为齐河交警大队),专门负责处理交通事故。那时监理站负责处理交通事故的只有3个人,轮流值班,办公室与杜忠厚的宿舍在一个大院内,晚上有事故,前面一敲墙,他就立马爬起来出警。杜忠厚回忆,由于当时监控设施不完善,车辆挂牌管理不严格,一旦发生事故,只能靠现场走访群众了解事发经过。“虽然很难也很麻烦,但我是警察,要为群众负责,我的手上绝对不能有错案。 ”
1986年,齐河县发生了一起涉及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的交通肇事案。受害人是来齐河县经商的安徽人,肇事司机是在齐河县某村砖场驾驶拖拉机的河南人。事发后,拖拉机驾驶人将死者拉到村里田地沟内掩埋,企图逃脱法律责任,然后他连夜逃回了河南老家。“这个案子涉及到3个省份,影响恶劣,我一定要让事情真相大白,给受害人家属一个说法。”作为主要办案人员的杜忠厚硬是靠着大面积走访群众,寻找到了蛛丝马迹,又往返河南、山东十几次,历时45天查明真相,终将案件破获。
16年间,他经手处理大大小小的交通事故有5600余起,成功破获各类交通肇事案百余起,未发生群众上访案件和错案。
“不落一校、不舍一人”8万余师生受益安全课
1999年,因工作需要,杜忠厚从交警大队事故科调到宣传科工作。长期在事故一线摸爬滚打,他见多了因为交通事故酿成的悲剧,“交通事故猛于虎,与其在事后亡羊补牢,不如提前把教育、宣传工作做深做细、做实做好,让群众时刻将交通安全记心间。”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上,杜忠厚再次整装待发。
为了更全面地宣传交通安全知识,不断提高群众自觉守法、安全出行意识,杜忠厚带领宣传科同事充分利用“五一”“十一”、交通安全宣传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
为了不影响师生上课时间,杜忠厚多次和校方沟通,充分利用其上午大课间、周一升国旗,以及学校集体活动等时间开展“见缝插针”式宣传教育活动,也收到了非常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上午9点,很多人刚刚进入工作状态,杜忠厚已经从一个建筑工地上为司机上完交通安全宣传课回到办公室,“6点半开始的,宣传不能耽误人家的工作。他们有时间就和我联系,我都是随叫随到。”目前,齐河县1016个自然村、上百家企业单位也都留下了他的足迹。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和未来,交通安全得从娃娃抓起。2012年,杜忠厚带领宣传科全体民警利用1个月的时间,摸底排查了齐河县118辆接送学生的车辆信息,并对其实行户籍化管理,与司机签订交通安全目标责任状,不允许超员超载,这项工作在全市领先。2013年,杜忠厚联合县教育部门,印制了《致全县学生家长的一封信》,发放到全县8万个学生家庭,学校、家庭、交警三方签字,共同配合,护航学生安全。
针对校车交通事故多发现象,2017年,杜忠厚决定将交通安全宣传课送到每一所学校,“不落一校、不舍一人”。当时齐河县共有学校128所,人数最多的齐河县第一中学有近8000人,最少的仁里镇花赵小学仅有7人。“花赵小学距离县城有60多公里,开车也得2个多小时。当时杜科长身体不好,但是为了这7个孩子,他仍咬牙坚持跑一趟。”宣传科民警说。粗略统计,累计行程万余公里、8万余师生受益。
用大家最喜欢的方式宣传“齐河交警”粉丝达13万人
利用微信公众号推送消息、回复粉丝留言,使用微博发布工作动态……这些操作杜忠厚驾轻就熟。“别看我年纪大,这些年轻人玩的东西,我一样也不差。”作为全市公安宣传战线上年纪最大的民警,杜忠厚不断给自己加码,主动接受新事物、学习新东西。
2013年,齐河交警创新宣传形式,开通政务微博以及微信公众号,可这些对于当时连智能手机都操作不熟练的杜忠厚来说,真不容易。“不会操作了就问问孩子或者科室的年轻人,把详细步骤记录在本子上,忘记了就拿出来看看。”在他的带领下,“齐河交警”微信公众号入选2017年山东政务微信影响力50强、2018年山东省最具影响力县直机构政务微信、德州市政务微信十强。
看着每日每月更新的政务微信排行榜,他感叹道,“我还想冲击全国榜单呐!让更多网民和驾驶员看到我们的微信,就会有更多的人增强交通安全意识,少出一次事故也值啦!”
由于长期高强度工作,杜忠厚患上了严重的糖尿病,每天需要按时注射胰岛素,保温杯里泡着的都是有助于降血糖的草药。“有时候出远门,他就躲在车里给自己打针,我们都挺心疼的。但他总像没事人一样,干起活来精神头比我们都足。”宣传科的同事说。“我今年59岁了,还有1年就要退休了,真舍不得......”提到退休,杜忠厚的眼圈红了,“把工作放在路上,把路放在心上,即使退休了,交通安全宣传也永远不能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