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10时50分
夏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大暑”正式登场
最热的时候就要来啦!
每年阳历7月23日前后
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
为“大暑”节气开始
它与“小暑”一样
都是反映夏季炎热程度的节令
“大暑”节气正值“三伏”
是一年中日照最多、气温最高的时期
关于大暑,这些知识你知道吗?
大暑三候
一候腐草为萤
盛夏时节的萤火虫,因产卵于枯草上,孵化以后从枯草中飞出,被古人误会为是腐草变成的。
二候土润溽暑
大暑时节,天气变得闷热,土地也很潮湿,大地犹如一个巨大的蒸笼。
三候大雨时行
自入伏以来,风雷暴雨时而大作,大暑时节更加肆掠,然而到大暑后期,每一场雷雨之后,大地的燥热似乎都会悄然减弱,天气开始向立秋过渡。
大暑民俗
送暑
送走瘟疫保平安
大暑送“大暑船”,这个民俗活动在浙江台州沿海已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由一两名船老大驾驶到椒江口处,然后船老大改乘所带之小舢板回来,让大暑船趁落潮大水,飘向茫茫大海。船只必须飘得无影无踪,才是大吉大利。
吃凉
荔枝凤梨烧仙草
吃凉性食物消暑。如广东很多地方都流传着一句谚语:“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会老。”
喝热
馍馍就着羊肉汤
有些地方的人们习惯在大暑时节吃热性食物。比如,湘中、湘北素有一种传统的进补方法,就是大暑吃童子鸡。湘东南还有在大暑吃姜的风俗,“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
山东不少地区的民众,比如枣庄,有在大暑到来这一天“喝暑羊”(即喝羊肉汤)的习俗,又叫吃伏羊。
晒姜
暑热晒出好食材
大暑有着一年中最热烈的阳光,让人避之不及。这样极致的酷热,也催生出水分蒸发后的美味。晒豆角、晒辣椒、晒咸菜……这些食材只要天气好,晒上一两天就行了。但有一种食材,得从大暑一直晒到出伏——晒伏姜。
大暑期间,在湖南的长沙、株洲、湘潭地区,房顶、露台、前坪,经常可以看到一块块的老姜在享受“日光浴”。
大暑养生
睡够觉
夏天要有充足的睡眠,“热天睡好觉,胜吃西洋参”。
少动“火”
“大暑”时节天气持续高温,人们易动“肝火”,常常无精打采、食欲不振,或许身体还没中暑,情绪却已“中暑”。笑是夏天养生的良药。“笑一笑,十年少”,不无道理。
多吃“苦”
苦味食物不仅清热,还能解热祛暑、消除疲劳。适当吃点苦瓜、苦菜、苦荞麦等苦味食物,可健脾开胃、增进食欲。
多喝水
大热天,如果有人提醒你多喝水,那绝对是真爱。
因为此时人体的水分消耗很大,需要及时补充水分,还可以饮用绿豆汤、菊花茶等。出汗较多时可饮用糖水、盐水,以补充盐分和矿物质。
常喝粥
喝粥养生是大暑时节比较好的选择,暑天喝粥不但可以生津止渴,清凉解暑,还能补养身体。
介绍几款“养生粥”,跟着小晚一起学起来~
薏米百合绿豆粥
绿豆清热解毒,百合润肺生津,薏仁清热利湿,粳米和胃,合在一起,能起到清热利湿、健脾和胃的作用,绿豆百合粥可是老少皆宜的夏季食品。
做法:取绿豆30克、百合30克、薏仁30克、粳米50克,把绿豆洗净去杂质;百合洗净掰瓣;薏米、粳米淘洗干净;冰糖打碎;把绿豆、薏米、粳米放入锅内,加水500克,用旺火烧沸;加入百合,文火炖1小时,加入冰糖溶解即成。
薄荷粥
薄荷在中医药中用途甚广,以茎叶入药,辛,凉,气香,入肺、肝经,有疏散风热、清热解表、祛风消肿、利咽止痛之功效,常用于风热感冒、风热头痛、目赤疼痛、咽喉肿痛、麻疹疹透不畅等。
做法:鲜薄荷30克或干薄荷15克,煎汤。再以粳米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加入薄荷汤及冰糖适量,煮沸即成。
菊花粥
菊花气味清香,凉爽舒适,以粳米为粥,借米谷之性而助药力,久服美容颜体,抗老防衰。菊花粥不仅可作为清热解暑的饮料,久服还能明目平肝。
做法:将菊花去蒂,晒干,研成细粉备用,粳米50-100克煮粥,待粥将成时调入菊花10-15克,再煮一两分钟即可。
薏米红豆粥
薏米与红豆是最好的搭配方式,红豆可益气补血,利水消肿,可令面色无华的MM们恢复红润;薏仁可健脾利水,清热排脓,可去除痘痘。用薏米与红豆煮出来的粥不仅可以去湿,而且还有美容减肥的功效。
做法:薏米100克,赤小豆50克。准备好材料,先用温水泡1个小时。泡好后,清洗干净,放进煮锅里,加入材料5倍的水,煮40分钟就可以了。
莲子百合粥
百合有养心安神、健脾、补肾的作用,用百合和莲子一起煮粥在这个天气食用最佳,有补肺、润肺、消除疲劳和润燥止咳的作用。此粥能起到帮助消化,清理脂肪的作用,冷热食用皆宜。
做法: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捞出沥干备用。莲子、百合分别用清水浸泡至软,山楂干洗净。锅中适量清水大火烧沸,倒入大米转至小火熬煮20分钟。放入莲子、山楂、百合,小火继续熬煮20分钟。加入冰糖调味,即可盛入碗中上桌食用。
炎炎夏日,暑气正盛,
来一碗粥,放松心态,
你的夏日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