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王兵 任灵芝 通讯员 张军
晨报淄博7月22日讯 7月25日,临淄教师高桐将赴济南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白血病患者的生命,高桐将成为淄博第59例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远方的患者有了生的希望,这让淄博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感到欣慰,但同时还有一件棘手的事情让他们心焦:淄博近千名登记在册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因工作单位、居住地及联系方式的变化,面临“失联”。或许在下一刻,就有白血病患者等着他们救命,当初采集血样期盼的“救人一命”的机缘就会失之交臂……为了尽快联系上这些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淄博市红十字会发出了一份特殊的“寻人启事”: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请您回家!
目前,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白血病、重症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疾病的成熟技术和重要手段。造血干细胞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复制能力,捐献造血干细胞1至2周后,捐献者血液中各种成分即可恢复到原来的水平。迄今为止,全球有100多万例捐髓案例,但没有一起对捐献者造成伤害的先例。
2019年1月16日下午,山东省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吕陟(前排左一)等上台接受表彰。当天,淄博市见义勇为特别群体褒奖大会召开,给予52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每人(次)10000元现金奖励。
淄博市红十字会自2002年启动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以来,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已达2万余人,采集血样1.3万份,实现捐献58人次。全省第1例非血缘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吕陟、全省第1例涉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段义、全省年龄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朱蕾均来自淄博市。
临淄女孩王小函(化名),在2012年罹患白血病之时,是远在河北的张晨为她捐献了造血干细胞,将她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如今,健康、快乐的王小函及其家人,始终将这份爱铭记在心,并将这种爱的力量不断传递。她告诉记者,她永远忘不了给她重生的张晨爸爸,如今他们还保持着联系。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山东特种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冲锻分公司职工丁旭,当鲜红的血液从他的胳膊里流出又淌回时,他依然在回味着与远方的5岁男孩之间的奇妙之缘,“我从登记成为志愿者那天起,就在等待这种缘分,真没想到,我也能救人!”
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的大爱之举让人由衷地赞叹、敬佩,淄博还有1万余名采集血样的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在等待着这样的机缘,等待着他们的大爱之举衍生更多健康的“王小函”。
“我们在回访时发现,很多志愿者‘失联’了,实在让人着急!”采访中,淄博市红十字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由于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登记的时间跨度长、覆盖区域广,有很多当年采样的志愿者,他们的手机号码更改了、座机号停用了,有些调整了工作或搬了家,失去了联络。
据介绍,这种情况在全国较为普遍。为提高中华骨髓库有效库容,降低志愿者流失率,更好地服务患者、服务社会,目前,中华骨髓库正在开展志愿者保留项目“让爱回家”行动,呼唤志愿者“回家”修改入库资料,充实完善个人信息。
目前,淄博市红十字会的志愿者保留项目——“让爱回家”行动正在进行:如果您是中华骨髓库的志愿者,如果您个人的信息已经变更,请及时联系淄博市红十字会,主动修改入库联系方式。联系电话:0533-2761876,3186677。同时,淄博市红十字会也欢迎广大志愿者加入淄博市造血干细胞志愿服务队QQ群292316546,在其评论区留言修改相关资料。
在此也呼吁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请您回到这个充满爱的大家庭中,让我们一起静待“救人一命”的伟大机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