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由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联合开展的“2019·山东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第一期调查项目”启动仪式在威海刘公岛举行。
来自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心、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威海市文化和旅游局、刘公岛管委、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考古队员代表及地方文博机构负责人、相关媒体参加了有关活动。
考古打捞船。
记者从启动仪式上了解到,此次水下考古调查项目历时60天,由来自山东省内和北京、辽宁、福建、海南、广东及湖北的水下考古队员联合组队,共同打捞作业。
水下考古队员准备出发。
2019年度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水下考古调查工作将在前两年物探、潜水探摸和抽沙试掘工作基础上,对刘公岛东村外的甲午沉舰遗址进行抽沙揭露,对暴露的沉舰舰体严格按照考古操作规程与标准开展测绘、影像、文字记录等水下考古工作。2020年将对沉舰遗址剩余面积进行抽沙。
水下考古队员下水。
通过两年的抽沙发掘,将初步明确威海湾甲午沉舰性质、保存状况等信息,为甲午海战史和世界海军舰艇史的研究提供珍贵的考古实物资料。
刘公岛东村外附近海域。
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水下考古研究所所长姜波在启动仪式上说,今年全国水下考古工作有两个重点,南方以“南海一号”为中心的海上丝绸之路考古为主,北方便以甲午沉舰遗址调查为主。
水下考古使用部分工具。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省文物局副局长王廷琦说,山东拥有丰富的水下文化遗产,在水下考古资源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近年来山东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和考古研究取得了长远的发展。弘扬海洋文化、保护海洋文化遗产已成为山东海洋强省战略的重要内容,威海湾甲午沉舰遗址调查项目的启动,对于我省水下考古事业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贯彻落实海洋强省、文化强省战略的又一有力举动。
打捞出水的文物。
据了解,威海是山东水下文化遗产分布的密集区。威海是中日甲午战争终战之地,资料记载,“定远”“靖远”等数艘北洋海军舰只沉没于威海湾内。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甲午战争及北洋海军历史文物遗存的发掘、研究和保护工作,编制了甲午战争纪念地总体保护规划,实施了日岛、东泓、旗顶山等炮台维修保护项目、刘公岛甲午战争纪念地消防、安防工程,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可移动文物预防性保护等一批文物保护修复工程。2017年8月,山东省水下考古研究中心分别在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院和威海市博物馆设立水下考古工作站,重点推进北洋海军沉舰考古调查项目。(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沈道远/文 薛航/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