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城乡居民出行的常用交通工具。然而,电动自行车引起的火灾起数、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数也在逐年上升。从全国各地调查统计的电动车火灾情况看,充电时发生火灾的占80% 以上。
随着经济发展,河东区高层住宅区增多,高层住户面临电动车充电问题较多,比如小区内充电棚等基础设施不健全,无法充电就直接从楼上拉电线充电以及直接将电动自行车推到楼道内或自己家中充电,造成极大的安全隐患。
面对“进楼入户”“飞线充电”等现象,相关部门多次进行专项安全清查治理行动,但情况仍然未得到根本解决,主要困难有如下几点:一是目前的充电棚位量仍无法满足需求;二是租用充电位,需办理相关手续并缴纳一定费用,一些人为图方便和省钱,就干脆在自家楼中充电或直接扯电线充电;三是电动车数量大,范围广,分布零散,从源头监管部门的管理,再到后期物业对使用者的管理,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四是在于居民的素质和消防安全意识不强。
针对此类现象,主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一、出台相关管理制度,从制度层面加强对电动自行车的管理。各相关部门应联合出台消防管理制度,明确要求居民不得在居住建筑物的公共走道、楼梯间、门厅内存放电动车或为电动车充电。并且明确建筑房屋的消防安全标准,确保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畅通,防火分隔满足要求,配备灭火器等设施器材,电器产品安装和线路敷设符合有关标准规定。
二、明确消防安全管理责任,严格落实消防安全各项措施。消防救援机构和应急、公安、住建等部门要加强指导,明确各住房区域的消防安全职责,落实消防安全措施。应当定期联合社区物业公司组织灭火和应急疏散演练,开展消防安全巡查,维护管理消防设施和器材。
三、各相关部门要定期开展社区消防安全大检查,坚决查处电动自行危险充电现象。要认真分析研判电动自行火灾规律特点,全面摸清消防安全状况,找准突出风险隐患,由政府牵头组织有关职能部门对各住宅社区、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集中区域定期开展全面的消防安全联合检查,对检查发现的问题,综合运用媒体曝光、联合惩戒、挂牌督办等多种手段,严格监督管理。同时还要引导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开展内部经常性检查,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小区管理单位加强防火检查和夜间巡查,及时发现和制止在居民住宅的楼梯间、楼道、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等区域违规停放电动车及充电行为。也要加大对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居民小区管理单位的监督检查指导力度,督促履行法定消防安全职责。坚决整治电动自行车 “进楼入户”“人车同屋”“飞线充电”等突出问题,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消防、住建等部门要将新建的住宅小区、公寓楼等居住类建设工程规划配建电动自行车充电库(棚),纳入行业部门对建设工程的审核(审批)、验收项目。已经投入使用但缺少电动自行车充电库(棚)的住宅小区,要分批增建、改建电动自行车充电库(棚); 由各社区(村)居民委员会负责做好建设的宣传、协调和督促工作。住宅小区的管理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为建设责任主体,应合理筹措资金,按照市场化运行模式,充分利用公共用地或原有的自行车库(棚),参照建设技术要求,规划增建或改建电动自行车充电库(棚)。同时制定严格的电动自行车存放、充电管理规定,对电动自行车进行集中存放、集中管理,对电动自行车充电设施及配置的消防器材进行统一维护。
五、加强消防安全教育,提高居民安全防范意识。要深入开展消防安全宣传教育,为居民群众讲解电动车充电注意事项,让广大居民了解火灾隐患就在身边,从而增强电动车使用的安全意识。同时还应认真总结各地电动自行车火灾事 故情况,并制作成警示教育片,通过新闻媒体广泛向社会传播,全面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防范意识。(魏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