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通报儿童三伏贴灼伤主因:配方嫩姜改老姜,酒精升了6度
近日,江西省儿童医院92名儿童贴“三伏贴”后被灼伤一事引发关注。
7月18日晚,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发布情况通报称,部分儿童出现皮肤瘙痒、灼痛感等不良反应的主要原因,系江西省儿童医院医务人员在“三伏贴”辅料配制中将往年配方中的嫩姜调整为老姜,酒精浓度从56°提高到62°。
前述通报还称,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得知此事后,第一时间叫停该院“三伏贴”服务项目,抽调省内多学科专家对患儿进行会诊治疗,同时派出工作组进驻医院对事件原因进行调查。专家组认定:此次“三伏贴”不良反应系辅料配制欠合理导致,不良反应整体可控可治。
目前,江西省卫生健康委、省中医药管理局已责成医院全力做好不良反应儿童的随访、治疗和关怀等后续工作,对相关责任科室负责人进行了免职处理,并要求医院认真吸取教训,强化管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下一步,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将在全省范围内加强对冬病夏治穴位贴敷技术(注:即“三伏贴”)应用的规范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安全。
澎湃新闻此前报道,7月12日至13日,江西省儿童医院共进行“三伏贴”治疗儿童881人,其中92人出现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
事件回顾
江西92名儿童被“三伏贴”灼伤
近日,多名儿童在江西省儿童医院贴“三伏贴”后被灼伤。江西省儿童医院于7月16日晚发布通报:江西省儿童医院已暂停“三伏贴”治疗项目。下一步,将全力做好“三伏贴”治疗儿童的后续随访和诊治,并积极配合主管部门做好专家论证和原因分析工作。
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员会17日下午对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记者表示,7月16日,江西省卫生健康委已联合江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组进驻江西省儿童医院,就出现不良反应等问题展开调查论证,目前专家们仍在分析原因。
6月14日,江西省儿童医院在其公号发布文章,称“三伏贴是以‘冬病夏治’为原理,在夏季三伏天,通过温热药物敷贴人体相应穴位,以借自然界旺盛的阳气来扶助体内虚弱的阳气,达到消散体内伏留之阴邪、鼓舞人体阳气以增强抗病能力的目的。”该文称,“小儿由于脏气清灵,肌肤薄嫩,三伏贴疗效较成人更佳。”
7月12日上午,陆续有家长反映,自己孩子在江西省儿童医院接受“三伏贴”治疗后出现了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根据通报,7月12日至13日,江西省儿童医院共进行“三伏贴”治疗儿童881人,7月12日接受治疗的儿童中,92人出现瘙痒、灼痛感、水泡等不良反应症状,均已接受了后续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