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在史口镇东寨村杞柳基地种植区,长势正旺的杞柳一望无垠,放眼望去,郁郁葱葱,随风飘动。眼下正值杞柳收获期,收割柳条、打捆……田间地头一派繁忙景象。



69岁的东寨村村民张学芳正在将收割完的柳枝进行打捆,“杞柳种植这个项目真不错,不用出远门就能打工挣钱,靠着这个项目,脱贫有了盼头!”在家门口有了份工作,让张学芳格外兴奋。
据了解,杞柳也叫红皮柳,属落叶灌木,适宜生长在沙土地湿润土壤里,耐湿、耐碱。主要经济价值是编织品外销,终端市场广阔,原材料价格稳定,具备区域扩大规模的可行性。同时种植技术门槛不高,可有效吸纳闲置劳动力就业。

“这是今年第一次收割,亩产平均1000斤,根据目前的市场价格,预计每亩收入3000元左右。”东寨村委会主任牛民亮说。
杞柳作为编织工艺品原材料,具有种植方便、成活率高、收益较快的优势,可实现一次种植多年割条收益。2018年9月,为盘活村内闲置土地,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东寨村帮扶工作组和村“两委”先后带领村民到利津县北宋镇林家村、垦利区水语小镇、临沂、济南、泰安等地就土地流转、经济作物种植等项目进行实地考察,还邀请规划、国土、农业、文旅等部门、企业到东寨村进行现场指导。经过深入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决定将产业项目聚焦到杞柳特色种植上来。2018年12月,杞柳正式“入住”东寨村。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扩大杞柳种植面积,争取达到500亩以上,努力打造东营区域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杞柳栽植基地、乡村杞柳林场。同时,依托新农人社区金柳工艺坊开设柳编培训教学,积极探索杞柳深加工及编织工艺,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更多农户增收致富,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谈到杞柳未来的发展前景,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驻史口镇东寨村第一书记刘相波(现任东寨村党支部书记)说道。
(通讯员 宋成锋 生志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