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演出的人员都到齐了吗?”“再检查一下伴奏带有没有放错?”7月15日晚上6点,高新区双岛街道前双岛村的演出现场,村妇女主任谷源清正在招呼着排练演员。“还有一个月时间,就该举办纳凉晚会了,咱可得好好露把脸!”
伴随着音乐响起,舞蹈、歌曲、吕剧等节目轮番上演。就这样,透着热闹劲儿,带着泥土气,飘着文化味,前双岛村的夜晚被炒得热闹非凡。
“走,看演出去。”如今,这句话成为了村子里村民见面打招呼的流行语。
从灶台到舞台,培育新女性
“你知道舞蹈队成立之前,村里的百姓都干啥吗?”谷源清自嘲说:“打麻将、翻扑克、闲拉呱,浪费时间不说,一不小心说错话,还可能还惹出许多是非来。”
有什么办法,能让大家拧成一股绳?这是2011年,谷源清上任前双岛村妇女主任时,面临的第一个问题。
成立一支舞蹈队,成为谷源清新官上任“烧”的第一把火。
“有梦想的女人站舞台,没梦想的女人站灶台。”在谷源清看来,这是唤醒村民精神面貌的最快捷径。于是,置办音响、道具、服装……2011年7月,村里的第一支舞蹈队成立了。
“现在大家对跳舞都有瘾,跳起舞来感觉完全变成另外的样子。”谷源清说,原来大部分妇女都是整天围着灶台转,烧火做饭、洗衣扫地、照顾孩子……
“你看,现在我们村的妇女是不是越来越‘精明’了,开始接触新鲜事物,个个张嘴都是新潮词。”如今,随着广场舞跳起来,谷源清看到了意料之中的变化。
满意的不仅谷源清一人。
“以前我忙里忙外,许多时候是在调解村里家长里短、鸡毛蒜皮的事情,现在她们晚上乐呵呵地跳舞,我反倒清闲了。”前双岛村党支部书记陈凯涛打趣地说。
从“做作”到创作,传递正能量
“这个词是不是需要调整一下?该怎么表达?”排练间隙,随便找了张桌子,舞蹈队成员就开始和谷源清讨论起了《钱包》这一原创节目的内容。
“舞蹈队刚组建时,我组织大家在村里广场上演出,许多人还扭扭捏捏,被笑话说太‘做作’。”谷源清不讳言舞蹈队初建时的稚嫩。现在大家一登台,一两句话就能撩起群众兴致,让气氛嗨起来。“眼下,越来越多的能人‘冒’了出来,我们已经开始从模仿借鉴走向了自我创作。”
不仅《钱包》,《共筑中国梦》《再唱山歌给党听》《婆婆乐》等歌舞、小品、相声等节目,都是舞蹈队成员们自编自演的。这些原创节目,与村情村貌结合紧密,夸夸身边好人,说说孝老爱亲,聊聊农村新热点,讲讲家乡新变化,歌颂党的好政策,充满正能量的“大旗”被高高举起。
除了跳广场舞,成员们还把一些传统锣鼓乐器从尘封的箱柜中翻了出来。“现在条件好了,这些祖辈的好东西不能丢,我们要把传统文化传承下去,让它融入我们的新生活。”伴着一声声“咣锵、咣锵”的锣鼓敲击声,谷源清说出了自己更大的“野心”。
“我们广大农村妇女可以传承文化、弘扬文化,也可以创造文化,是文化繁荣、乡村和谐的直接推动者。”谷源清说,村里还将通过举办歌唱比赛、广场舞比赛等形式和载体,丰富妇女精神文化生活,进一步为妇女的精神和心理“养颜”。(Hi威海客户端记者 杨彩明 通讯员 黄娜/文 朱春晓/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