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为官谨防“身边人”,腐败的“催化剂”

2019-07-16 09:34:58  举报
0
分享到:
T + -

中国裁判文书网公布的一份判决书显示,原十八届中央候补委员、山西省委原常委、太原市委原书记陈川平的专职司机汤志强,曾帮忙从检察院“捞人”,收取了30万贿赂款。长安街知事发现,除了司机,陈川平的秘书李源广也曾受贿63万元。(3月9日 南方财经网)

曾是山西“政治明星”的陈川平,52岁跌落马下。在一审时,他被认定受贿91万。然而,其“身边人”汤志强和李源却借势索要、蹭权敛财,或直接打电话给相关人员,声称“领导让我给你说个事”,或帮助他人安排工作、协调他人子女入学,二人受贿所得竟比陈川平还多。

“大树底下好乘凉”。陈川平与“身边人”的故事,无疑是对这句话的再次验证。近几年,随着反腐的持续推进,越来越多的“身边人腐败”现象被曝光。据2014年13个巡视点的巡视整改报告显示,领导干部插手工程项目以及“身边人”腐败,仍然是较为普遍的腐败现象。

湖南衡阳市原市委书记李亿龙家的保姆胡兴红,只需向自己的主顾“吹吹风”“牵牵线”,短短两年就轻松“赚到了”20万;黑龙江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盖如垠的司机马门启,以“领导家缺少家具”为借口,索贿30万元用于个人消费……这些触目惊心的案例,正折射出“身边人”腐败之害。

贪婪的“身边人”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腐败的“催化剂”。亲人、朋友、情妇、司机等“身边人”,自身大多没有腐败的条件,却能狐假虎威、分享公权。说到底,源于这些人特殊的身份、微妙的地位。由此可见,“身边人腐败”现象,问题出在身边人,根子大都在领导身上。

小妖作怪,“佛祖”之过;“身边人腐败”,领导难辞其咎。因而,领导干部要算好经济账、自由账、感情账,妥善处理各种利益诱惑,不仅自己拒腐蚀永不沾、严守法纪底线,更要强化常态化监管、从严约束“身边人”,切勿成为腐败的“保护伞”。(文/吴小宝)

分享到:
跟贴0
参与0
发贴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