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没原料、没人才、没资金的小造纸厂成长为中国造纸龙头企业,从只有35名职工和东拼西凑来的56万元家底,到如今拥有职工15000余人、总资产320亿元的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华泰集团四十多年的发展变化、成长进步,也见证着我们伟大祖国一往无前的奋进之路,她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创业历程奏响了一曲持续创新、不断超越的壮丽凯歌。
自我突破走向发展快车道
华泰集团的创业史是从敢为人先、图强自救的自我突破开始的。1976年,李建华带领20多名农村青年,利用一台从济西造纸厂淘汰的二手造纸机,冲破“文革”时期的重重阻力,在大王镇后屯村的一片荒地上开始工业生产。计划经济形势下,原料、备件、销售处处受到限制,华泰作为从农村成长的小造纸厂与国营企业相比,在夹缝中顽强生存。
上世纪80年代初期,全国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了显著成果。1983年,华泰集团顶着各方面压力,率先打破大锅饭,推动生产责任制,实行工效挂钩政策,进行按劳分配。职工的积极性被迅速调动起来,拿不到调拨烧碱,他们就去齐鲁乙烯刷罐,把废碱水拉回公司蒸煮麦草;切草机坏了,职工扛起料包往里续,运煤机不转了,他们背着煤爬到十几米高的煤斗上倒进去。公司产量迅速提升,生产经营逐渐有了效益。当时,国营企业普遍效益下滑,甚至倒闭,华泰却创出了“小造纸也能产出高效益”的奇迹。
1993年,股份制改革的滚滚春潮为华泰集团带来了生机。山东省体制改革委员会在全省搞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为解除禁锢企业发展的枷锁,华泰率先提出申请并被批准,实现资产所有权与法人产权的分离,经重组后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使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生产经营者。改制的成功使企业驶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到1995年底,华泰集团跃居全国造纸行业十佳效益企业。2000年9月,华泰股票成功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成为山东省造纸行业首家A股上市企业。
逆境重生实现跨越发展
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由于造纸技术落后,产生的废水、废渣、废气“三废”污染,导致企业生产无法正常运行。造纸行业市场疲软,中低档纸市场趋于饱和。内忧外困交加,许多企业生产经营飘摇不定、进入生死存亡的关键时期。华泰集团实施股份制改革后,通过公开定向募集发行股票,筹得项目发展资金。当年,公司增上一台环保纸机,回收利用全厂跳筛、除渣器及废水中流失的废浆渣,生产高强瓦楞原纸,既解决环保难题,又实现了经营效益,稳定了公司生产经营形势。与此同时,公司掀起热电、1760万吨纸机、2400板纸机“三大项目”突击战,不到7个月全部竣工,公司产能迅速扩增,实现发展史上的一次重要飞跃。
上世纪90年代末,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国外进口纸张严重冲击国内市场,导致国内企业普遍亏损。一方面,华泰集团采取攻坚战、持久战、阵地战相结合的战略方式,实行生产、销售、服务一条龙跟踪服务措施,牢固确立公司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另一方面,伴随中国准备加入WTO推出的有利政策,华泰集团迅速走出国门学习国际先进技术。1999年,华泰签约德国汉德公司引进国际最先进的年产16万吨新闻纸生产线。此后,华泰投资100多亿元,以每年增上一条国际最先进新闻纸生产线的速度,专心致志做强做大新闻纸产业,年产能达到200万吨,一举登上全球新闻纸企业龙头地位。
2008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全球经济陷入寒冬。华泰集团化危机为转机,以8亿元的低价抄底重组了挪威诺斯克投资20亿元的河北工厂,又挥师南下建设广东华泰、安徽华泰,构建起以黄河、长江、珠江三角洲为中心的“全国三点一线”战略布局。当许多企业由于金融危机出现停滞不前时,华泰集团却率先崛起,产能迅速扩增,综合效益连续三年名列造纸行业第一名。
多元化经营领先国际舞台
随着中国加入WTO,华泰集团日夜兼程加快了追赶国际的步伐。到2006年,华泰引进世界最大、最先进的年产45万吨新闻纸机投产,此时华泰新闻纸不仅完全取代进口,而且吨纸价格下降至4000多元,中国完全掌握了新闻纸的市场话语权。
发展中,华泰集团积极争取“强强联合”,学习先进技术,不断缩小差距,努力赶超国际。2002年9月,华泰集团与国际造纸机械巨头德国福伊特集团签约,在华泰建立了亚洲最大的造纸服务中心;2006年4月,华泰与斯道拉恩索集团签约,引进国内首条超级压光纸生产线;2009年10月,华泰与比利时索尔维集团签约建设了国内首家电子级、食品级双氧水项目;2017年6月,华泰签约“一带一路”战略位于芬兰的重要项目,把芬兰优质的木浆资源引入中国,解决造纸行业木浆资源瓶颈问题。与国际行业巨头的合作,让华泰迅速比肩国际,SC纸、电子级食品级双氧水、世界最轻新闻纸等产品填补国内空白。
“十三五”以来,面对电子传媒对纸媒的冲击,华泰集团通过改造升级,让大纸机实现“一条纸机、多元产品”的“智能制造”模式,由批量化生产向“量身定做”转型,率先开启“造纸工业4.0”新时代。到2018年,华泰集团已发展成为以造纸、化工为龙头,集印刷、热电、林业、物流、金融、商贸等多元产业于一体的全国500强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30亿元,利税70亿元。
华泰集团是我县企业发展的一个典型。经过几十年风雨兼程的求新求变求发展,广饶的经济总量持续攀升。到2018年,实现全年生产总值932.1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3.4亿元,在全国中小城市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中列第39位,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腾飞。去年以来,我县全力以赴推动工业转型升级。深化与中国能源等央企强企战略合作,加快化工、轮胎两大主导产业重组整合,7家企业入闱全国石油和化工企业500强,6家企业入闱全球轮胎75强,轮胎产业被列为省级特色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示范。开放型经济发展乘势而上。4家轮胎企业通过“三同”认证,13个品牌被评为省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国际知名品牌,实现进出口总额603.7亿元,其中出口216.7亿元。
(通讯员 吕宁 任爱丽 李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