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这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施孟公路(施甸—孟定)不同路段的真实写照。作为一条国家二级公路,却没有应有的样子,群众自然颇多非议。﹙中国纪检监察报﹚
2011年5月,施孟公路竣工,这条崭新的公路如同崇山峻岭间飘落的玉带,各式车辆在其间往来穿梭、川流不息。然而不到两年,施孟公路却变得面目全非。
一条公路的寿命才短短两年?显然是不可能的,这背后的原因也就显而易见,那就是这条路成为了“问题公路”,那么,为何好好的路会变成这般模样呢?自然是与公路持有“拍板权”的领导有关。
纵观这些领导干部都逃不了“贪婪”带来的恶果,他们利用自己的职权之便来敛财,甚至还上了瘾,这也是为那些带有不正当目的的人打开了“方便之门”,也为自己的“栽倒”埋下了祸根。
施孟公路的“伤痕累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随着相关部门调查的深入,该县交通系统的“塌方式”腐败揭开了盖子。他们的贪欲之下是对这条的不断压榨,以至于这条路不断变形,以至于在两年时间就惨不忍睹了,也让那些得了好处的干部逐渐浮现在大家的面前。
事实上,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顶风作案还是因为侥幸心理占了上风,更是因为他们形成了贪腐利益圈,认为只要你不说,我不说就没用人知道了,但是纸包不住火,迟早会暴露与人前。
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干部“栽倒”在公路上也是一个典型案例,是对党员干部的一种警示,反腐一直在路上,一切妄想利用权力谋取私利的行为,最终都将付出惨痛的代价。﹙文/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