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90后小伙周旋2013年从部队退伍后便与多肉结下了不解之缘,短短几年时间,他已经建成了占地两万余平方米的广源多肉基地。多肉大棚的经营形势不错,让周旋站稳了脚跟,如今,他的网店也开了不止一个。他的认真负责,让网店也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在今年6月底举行的山东省青年退役军人创业联盟中,周旋受邀参加。周旋说,全省加入该创业联盟的只有35个人,而菏泽仅有两名,他作为其中之一,感到非常荣幸。
来到周旋的定陶区马集镇基地时,走进敞亮的温室大棚,里面一排排整齐的木架,上面错落有致地摆放着各式各样的多肉植物,花月夜、姬玉露、情人泪,光是名字就让人如痴如醉了;绿色、粉色、黄色,琳琅满目。他的认真负责,也让他的网店有了一批忠实的“粉丝”,销售量逐年攀升。如今日均发单量500-1000件左右。
说起如何与多肉结缘,健谈的周旋打开了话匣子。
偶遇多肉,兼职学艺
退伍后,一次偶遇,让周旋与多肉结下了不解之缘。
周旋介绍,那时他还是一名“北漂”。一天,他在北京市街边商店里看到了一种植物,肉嘟嘟的叶片,小巧玲珑的样子,特别招人喜欢;还有些品种是晶莹剔透的,叶片好像能挤出水一样。
周旋立马就被这种可爱好看的植物吸引了,经过询问店主得知,这些可爱的小精灵就是多肉。
“这真是一种神奇的植物!”周旋介绍,只要将它们一片叶子种下去就会分成两片,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两片叶子变成三片叶子,慢慢地又会生长成另外一株多肉……”交谈中,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发现周旋对多肉植物的喜爱之情溢于言表。在周旋的眼中,这些外形小巧的多肉植物,或是充满文艺范的小清新女青年,或是爱卖萌的小萝莉,又或是狂野奔放的女汉子。
在网上查阅多肉植物的资料时,周旋无意中看到有个多肉植物基地在招聘周末兼职的工人。为了与大量多肉植物有“亲密接触”,更加了解它们,周旋毫不犹豫就报了名,成为该基地一名为多肉浇水的兼职工人。在这里,他对多肉有了更深的了解。
回到家乡,艰苦创业
在北京期间,人们对多肉植物的喜爱让周旋看到了这种植物的市场前景,开始萌生返乡创业种植多肉植物的念头。
于是,周旋立即返回家乡考察,他发现多肉在菏泽还没有流行,而且由于多肉价位高、植株小,多个商家表示,多肉需要从外地引进,轻易不敢销售。周旋认为这是个商机,便与家人商量租赁大棚种植多肉,但是并没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不过,这位倔强的90后小伙子没有因此而退缩,最终还是说服家人,走上了创业之路。
2014年,周旋筹集了五万元作为创业资金,租了一个种植大棚,又购进三万余元的多肉,创业之路正式开启。然而,2015年初夏的一场大雨,让这个年轻的小伙子体会到了创业的艰辛。“那天,看天气预报知道会下雨,我们在大棚里做了一些准备,没想到雨下了一整夜,我们忙活一夜,大棚里还是积了不少水。”周旋告诉记者,由于大棚是用薄膜覆盖的,条件简陋,下雨时薄膜都被刮烂了,棚内多肉几乎全部被水淹,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为了给多肉提供更好的生长条件,周旋在菏泽高新区马岭岗镇穆李村租用了两个大棚。随着销售情况的好转,周旋又扩大种植规模,在牡丹区胡集镇建起约5000平方米的大棚;今年年初,周旋又将多肉基地搬至定陶区马集镇,建成两万平方米的多肉基地。
站稳脚跟,借“网”发展
多肉大棚的经营形势不错,让周旋站稳了脚跟。近些年电商的兴起,周旋也有网购的习惯,让他又想到了线上的销售模式,他的网店很快开业了。
虽然在虚拟世界进行销售,但是周旋丝毫不敢马虎。夏季是多肉植物销售的淡季,因高温大部分多肉进入“休眠期”。据他介绍,夏天天气热,包装透气性差,再加上运输途中长途跋涉,会直接影响多肉植物的成活率。
因此,夏天即使有人下订单,他也不会轻易发货,而是耐心向顾客解释,对方同意后给顾客退款。看到他这样负责,很多顾客表示理解,并对他产生好感,他的网店因此有了一大批忠实“粉丝”。
“这几年,随着多肉备受追捧,种植户也就多了,竞争愈演愈烈。”周旋说,“要想在多肉市场取得更大发展,简单的复制肯定不行,创新品种、完善产业链条才能立于不购之地。”
如今,周旋的网店也开了不止一个,为了更好地运营,他招聘了电商运营和客服人员,而自己则专心研究多肉、跑市场。
除此之外,他的多肉基地还给周边村民带来了就业岗位。周旋多肉基地大棚的维护基本交给了附近村庄的妇女,她们在多肉基地浇水、扦插、拔草等,工作不累,还能挣工资补贴些家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