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油田现河厂优化机关职能,为新型采油管理区更好提供技术服务
年初以来,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推动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进一步优化机关职能,要求专家每年有四分之一时间在基层,扎实提供技术服务,建立了以新型采油管理区需求为核心技术供求体系。
供求,一拍即合
7月3日,在现河厂草古1-斜5井现场,赵凯正带领草东采油管理区的技术人员,现场分析影响该井产量的症结,并制定对应措施。
作为厂油气开发专家,赵凯每个月都要抽出至少一周时间,奔波于采油管理区和现场,找问题、挖潜力、摸措施、定方案,为管理区提供更专业的技术服务,协助管理区做实一体化技术分析决策机制。
“专家如何更好发挥作用,更好服务油藏经营管理,将作为年底专家述职考核的重要内容之一。”厂党委组织科科长李树奎介绍道。
以油藏经营为核心,所有开发专家均承包采油管理区。同时,现河厂针对各层级专业技术职位的岗位职责,结合基层需求,制定相关要求和任务目标,确保技术服务到家、油藏经营到位。
采油厂搭台,管理区唱戏,基层有需求,专家有能力,双方一拍即合。
2018年,现河厂所有管理区均通过新型采油管理区验收。为进一步服务支撑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该厂优化机关职能,压实各级责任,制定了《现河采油厂机关科室、直属中心及部分三级单位职责》,加强以采油管理区为中心的自转。
“我们通过完善构建七大体系,进一步明晰了采油厂、管理区的油藏经营职责定位。”厂经营管理总监于大华说,让专家在推进新型采油管理区建设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细节,以点破面
专家下基层,就是要搞点大动作?
厂油气开发专家王福金并不认同这个观点。在他看来,许多工作的关键在于细节,在于扎实的基础分析工作。“我们跑基层,是为了解决新型采油管理区在油藏经营管理方面的疑难杂症,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芝麻和西瓜都处理好。”
史8-侧斜47是史南采油管理区的一口高含水油井,含水率一度达到100%。虽然技术管理室多次实施增油措施、补孔改层,效果都不理想。
了解情况后,王福金并没有“大动干戈”、上大措施,而是在全面分析了该井和附近生产井、长停井以及废弃井生产层位、地质构造后,重新摸排地层潜力,改为沙二1(8)层生产,初期日产油达12吨,含水3%。
发现一个问题,解决一类问题。专家来到管理区开展工作,目的是传授解决问题的方法,让技术人员在油藏经营管理中能更好地处理类似问题。该井的成功,不仅给了史南采油管理区技术人员更充足的信心,也为下步工作指明了方向。
小切口破题,大效果收益。年初以来,史南采油管理区措施有效率100%,综合递减5.2%,较去年同期下降9.6%。
服务,授人以渔
老师主动上门,技术包教包会。草西采油管理区技术管理室副主任熊明觉得自己很幸运:“跟着专家跑现场,不仅提升了我的技术业务能力,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围绕油藏经营管理去分析、处理问题。”
草古1地区部分新井由于含水低、液量低、原油粘度高,一直需要进行套管掺水、加药来保持生产,如果停掉套掺,就会因为油稠、回压高而堵管线。一直以来,熊明等技术人员不是下调油井参数,就是用锅炉车冲管线来保障生产,既影响产量又浪费运费。
厂采油工程专家张秀生在现场了解和分析井况后,带领技术人员一起摸出了参数调整、套管掺水、套管加药合理匹配的系统开井模式,或逐渐停掉掺水,或进单拉罐生产,为该区块全面制定 “一井一策”,实现了油井正常生产。
高质量技术决策的背后,是对现场资料的准确掌握、扎实的业务能力以及系统的思维习惯。“我们的服务不仅停留技术层面,还包括管理和培训,教导技术人员如何多角度思考问题。”张秀生说。
专家下基层,只是现河厂全面推进新型管区建设的一个缩影。目前,现河厂正在分注采、作业、信息、机关等系统,加快转变机关职能,做到真放权、精管理、会服务,真正做实新型采油管理区。
(通讯员 孟 涛 白 天 乔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