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回望过去,从变迁中寻找中国崛起的密码,不难发现一批为共和国成立和发展作出巨大贡献的企业,成为新中国的工业脊梁。作为我党我军创建的第一家医疗器械生产企业,成立于1943年的新华医疗器械厂就是其中之一。
76年的发展,让这家红色企业充满了正能量;76年的发展,让新华医疗不断在技术突破上书写国企的民族担当;76年的发展,让他们始终迸发出力量和光芒。近日,本报走进新华医疗一线,用我们的视角去看身边的企业,寻找红色基因在他们身上传承的力量。
记者 孙银峰 通讯员 马慧
在上市公司的股东身影中,“基金”是最常见的一种方式,是财务投资的重要渠道。可是在新华医疗却有一个特殊的基金,完全是职工自发发起的,以春雨为名以爱心为号,基金虽小却已经成为全体职工爱心汇聚的渠道。
据该公司工会副主席梁爱珍介绍,新华医疗春雨爱心基金是2013年3月8日由新华医疗女职工委员会发起并设立的,女职工委员会委员作为基金会委员参与基金日常管理。基金会资金来源有职工捐款、义卖收入等,目前资金总额26万多元,7年中救助19人次,支出9.8万元。新华医疗春雨爱心基金是企业困难职工帮扶救助体系的一个重要补充,她的设立不仅能及时有效帮助急危病困职工,还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凝聚职工力量、传递爱心的作用。
春雨虽小,却是润物无声。2015年7月新华医疗职工王先生孩子早产出生,妻子因为生产时大出血子宫切除。孩子虽然保住了,但出生后诊断为脑出血3级和先天性双眼白内障。孩子8个月时,在北京同仁医院做了先天性白内障手术,王先生一家祈祷:希望术后能像正常孩子一样健康长大。可是,上天似乎有意在考验这个脆弱不堪的家庭,给了孩子生命却又剥夺了他生存的一切能力。
王先生不会放弃,为了这个孩子他们甘愿献出一切。正如王先生不会放弃一样,新华医疗春雨基金也不会放弃。三年来,春雨基金连续救助这个孩子,给这个家庭“输血”。梁爱珍说,爱如春风扶弱柳,情似细雨聚新华。犹如在黑暗中行走的人,你虽然无法给他们光亮,但一句轻声的安慰、一个温暖的拥抱、一次轻轻的搀扶,都会使他们增强继续走下去的勇气,仅此而已。
在梁爱珍的记忆中,她所管理的这个小基金,汇集的是新华医疗员工的大爱。在这个过程中,她也在不断感受爱心的浇灌。在她的微信中还保留着这样的对话截图:“梁师傅,我捐100元(钱少了点,因为我爱人还待业在家尚未工作,我也尽点微薄之力)。我困难的时候公司给予我帮助,我也想把这份爱心传递下去!”
今年5月初,公司一名员工的父亲患白血病,向春雨基金求助。梁爱珍严格按照春雨基金公示流程在公司内网进行公示后,青年员工星辰(化名)添加她的微信,转来了812元。星辰执意不对外透露他的名字也不要捐助证书,梁爱珍问捐助这个数额有什么特殊意义吗?星辰发来了自己微信钱包截图,显示余额为0。梁爱珍说,星辰是才入职两三年的青年员工,他个人的收入也不高,这一次相当于倾其所有来帮助同事,让人感动。
6月23日,记者辗转联系上星辰,谈及此次捐助,他说这不是一时冲动,就是想让遇到困难的同事看到生活的希望。
从事春雨基金管理6年来,梁爱珍有个明显感受,每年的捐助金额越来越多,每年的参与人数越来越多,公司工会通过爱心义卖等方式帮助春雨基金筹集的款项越来越多,像星辰那样的青年职工参与度越来越高。这说明新华医疗互帮互助的企业精神已经在青年职工那里发芽,精神传承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