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中国共产党迎来98周岁生日。
时间砥砺信仰,岁月见证初心。当日,全市各界纷纷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党庆生,在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引发起一轮轮参观热潮,在社区播撒下一粒粒红色种子,在榜样引领中走向崭新未来……他们如火种、更如旗帜,在威海大地猎猎飘扬!
庆祝建党98周年文艺晚会举行。本报记者 王彦博 摄
初心向党凝聚前行力量
在威海综合保税区,一场基层党支部结对共建签约暨“红色共建联盟”启动仪式十分庄严。来自综保区世一电子、仁昌电子、新韩精工、日月光半导体等企业的党支部党员代表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据介绍,“红色共建联盟”是由社会管理和服务单位与综保区企业党支部结对共建,在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管理及服务机构功能,以实现“党建引领、资源共享、互相促进、共同提高”的目标,帮助企业解决敏感、棘手问题,为结盟单位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
“结成联盟后,我们双方党支部将联合召开组织生活会,加强党员教育和管理,更好地争创先进。”世一电子联合党支部书记邢巨广表示,将努力学习结对支部的好经验、好做法,在企业内部形成独具特色的党建规划,以党建“软文化”铸就企业发展“硬实力”,推动企业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提升。
菊花顶社区和共建单位开展“庆七一跟党走”微党课活动。本报记者 刘志鹏 摄
在威海市蓝色经济研究院,党员们则用实际行动向党的生日献礼。他们来到昌阳河下游,在两岸栽下了300棵柽柳。“柽柳树生命力强,耐盐碱、抗干旱,和党员的特性很像,品质坚韧顽强。今天种下这些树,也是种下我们对党的忠诚和信仰。”党员丛永平说。
在胶东(威海)党性教育基地刘公岛教学区,光威集团80名党员、志愿者庄严宣誓,接受党性教育,重温入党誓词。一幅幅珍贵历史图片、一件件宝贵历史文物,让党员们震撼不已。
一个个朴实而庄严的活动,彰显着一颗颗向党爱党的初心,凝聚起前行的力量,引领他们勇于开拓创新、争创一流。
“红色故事”在社区丰富和传承
昨日,位于荣成市石岛管理区的龙山革命纪念馆、谷牧故居,来自各地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络绎不绝,崖头街道玉龙社区和环卫服务中心的党员干部在此庄严宣誓。
“1931年7月,荣成第一个党组织——荣成县临时革命委员会在这里成立,荣成革命的火种就此点燃……”龙山革命纪念馆相关负责人边介绍革命背景边带领党员们参观展区。
历史就是最生动的党课,火种、唤起、奋战、奉献、丰碑五个展厅内,荣成早期党组织的发展壮大等历史真实动人。而在不远处的谷牧故居,谷牧生平事迹、谷牧各个历史时期的光辉业绩、其子女及亲属捐赠的纪念品……朴素的故居里,谷牧的形象鲜活生动,游客无不动容。
7月1日,荣成崖头街道玉龙社区和环卫服务中心的党员干部在龙山革命纪念馆宣誓。通讯员 杨志礼 摄
红色故事不光在红色基地传承。经区凤林街道龙凤社区党总支开展“对话老党员,追寻初心与使命”主题座谈会。基层老党员结合工作经历,从青年党员应如何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坚持真理等方面进行了讲述。一个个生动的事例娓娓道来,一堂生动的主题党课让党员铭记于心。
新时代向党爱党,在环翠区羊亭镇西海社区有了新的“打开方式”。羊亭大集上,剪纸、衍纸、面艺、珐琅彩、烙画葫芦……各具特色的民俗工艺品让人目不暇接,这是该社区携手特色网格小区民俗手工艺晚间公益课堂、助力社区志愿服务中心、妇女儿童家园等单位联合举办的“庆七一西海社区第一届民俗手工艺品乐淘汇”活动。乐淘汇上,赶大集的人们得以近距离欣赏民俗手工艺品制作现场,纷纷赞叹不已。妇女儿童家园还组织社区部分孩子和家长开辟小市场,将家中闲置物品拿到小市场上以物会友、交流感情,锻炼孩子们与同伴交往、协商、合作的能力,增进亲子情感。活动结束后,现场志愿者带着民俗工艺品走访慰问辖区老党员,和他们共同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感受建党98周年来居民生活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
东山社区组织老党员讲红色故事,花园社区居民一起蒸寿桃庆祝党的生日……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在全市各个社区热烈上演。
“党建+志愿助残”探索公益新路径
到长城爱心大本营翠竹基地参观,赴经区桥头镇桥头村文化广场演出,去刘公岛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观摩……长城爱心大本营党委“党建引领助残 爱心成就梦想”迎“七一”系列党建主题公益活动精彩纷呈,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出同样炽热的爱党之心。
6月30日晚,经区桥头镇桥头村文化广场一片欢声笑语,近300位村民聚集于此,一同观看庆“七一”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残疾人下乡文艺演出。残疾演员们的精彩表演,让观众大为动容。“他们身残志坚,与全国人民一道追寻中国梦。作为入党53年的一名老党员,我要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一片赤诚投入到党的事业中。”桥头村党员代表梁木堂说。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春天蓬勃的秧苗,我爱你秋日金黄的硕果……”7月1日,在位于刘公岛景区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前,一群身着统一服装的残疾人和志愿者们上演了一场《我爱你中国》快闪活动,用自己的方式来庆祝党的生日,引得不少游客驻足观看。
长城爱心大本营的志愿者带领残疾朋友参观刘公岛。本报记者 杨正 摄
此次活动中,长城爱心大本营党委联合威海洲际旅行社、一粒米业有限公司,帮助40余名残疾朋友登上了刘公岛,让他们亲身感受历史民族复兴之路的厚重沧桑。坐在轮椅上的残疾朋友王凯仔细看着甲午战争博物馆的每张图片和文字说:“我从没想过有一天我也能来刘公岛,这次参观让我备受感动,深受启发。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牢记甲午之殇,努力奋斗前行。”
活动现场,志愿者们或俯身询问残疾朋友需求,或紧紧搀扶保障残疾朋友安全,尽管忙得满头大汗,可他们脸上却一直挂着微笑。长城爱心大本营党员志愿者韩潇在忙碌之余,还为大家拍照,留下珍贵的回忆。“很多残疾朋友都是第一次来,服务好大家是应该的。能够和大家一起重温历史,对我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学习机会。”韩潇说。
长期以来,长城爱心大本营党委始终坚持想残疾朋友之所想、急残疾朋友之所急,想法设法帮助残疾朋友解决实际困难,建立起“党建+志愿助残”的活动模式,走出了一条以党建为引领的助残扶残公益路。“我们还将借助希望之家——‘双自’之门8+1助残公益项目优势,让更多残疾人朋友在实现就业脱贫的同时实现自立自强。”长城爱心大本营党委书记刘长城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