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马斌 报道
晨报淄博6月30日讯 在鲁中晨报创刊20周年来临之际,本报收到了一份鼓舞人心的特别礼物。“信息采集求真务实”——这是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中科院淄博籍院士、中科院原副院长李振声为祝贺鲁中晨报创刊二十周年的题词。简短八个大字,带来的是李振声院士对新闻报道严谨的要求,更是对家乡媒体的殷切关怀。
1931年,李振声出生于淄博市周村区南谢村,在兄妹4人当中,他排行老二。1946年毕业于光被中学(现淄博市第六中学),1951年毕业于山东农学院(山东农业大学前身)。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现为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
在李振声的科学生涯中,主要从事小麦遗传与远缘杂交育种研究,同时开展农业发展战略研究。李振声开创了小麦与偃麦草远缘杂交育种新领域并育成了“小偃”系列品种,开创了小麦远缘杂交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的先例,被人誉为当代的“后稷”。
1987年,李振声带领中科院400余名科技人员对黄淮海平原中低产田进行大规模改造和治理,6年时间实现黄淮海地区粮食增产504.8亿斤。1995年,为打破我国粮食生产4年徘徊的局面,李振声向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我国农业生产的问题、潜力与对策》的报告,提出了实现粮食产量增加1000亿斤的对策。2003年,他针对我国粮食生产连续5年减产的情况,提出争取3年实现粮食恢复性增长的建议。2006年,我国粮食产量达到9949亿斤,基本实现了恢复性增长。2007年2月27日,李振声荣获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