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书香历城实施方案,6月5日上午,在全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到来之际,历城区举办了2019年青少年刻瓷大赛颁奖仪式暨非遗进校园展演系列活动。
刻瓷艺术是一种传统手工艺术,它富有精湛的雕刻技艺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卓越才能。真正的刻瓷(在瓷釉上雕刻)是从清初开始的,由于当时社会各阶层的推崇,镌刻书法艺术有了进一步发展,能用刀在瓷板或其他器皿上雕刻山水、花鸟、草虫等,且栩栩如生,成为一门新的瓷器装饰艺术。据悉,刻瓷大赛由历城区文化和旅游局、历城区文化馆、王舍人街道办事处共同举办,自今年4月启动后,收到参赛作品近百件。济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刻瓷的传承人单孟渤老师担任评审委员会组长,对参赛作品进行了严格评审,评出一等奖5名,二等奖10名,三等奖20名。单老师对学生作品给予了高度评价,对刻瓷技艺在历城区的传播传承深感欣慰。
本次非遗进校园活动在王舍人第二实验小学举行,采取现场颁奖、非遗传承人展演和获奖作品展览相结合的方式。市文化馆、区文旅局、项目传承人等依次为获奖学生颁奖。来自全市各地的13名非遗传承人为现场的近千名学生和家长代表进行展演展示,鲁绣、结艺、面塑、刻瓷、剪纸、蛋雕、泉城兔子王、葫芦烙画、鲁班枕、红木雕刻、鸟笼扎制技艺、鼻烟制作技艺等项目的精美作品令现场观众目不暇接,口技的精彩表演更让人大饱耳福。
获奖学生代表与各位传承人坐在一起展示,得以近距离向各位前辈请教学习。会场还设置了本次青少年刻瓷大赛参赛作品的专门展室。与会嘉宾和学生、家长在展览区流连忘返,陶醉于祖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精致巧妙的魅力中,直呼不虚此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优秀传统文化里,中国人怎么看待世界、怎么看待生命,中国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有着系统的阐述。 为了让传统文化在校园实现全方位的“融入”和“贯穿”, 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中感受文化精髓,在“知行合一”中收获真正的成长。 历城区策划了一系列非遗进校园活动。让学生们在沉浸式、体验式活动中,学习非遗相关知识,培养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
近年来,历城区大力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保护和传承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为了迎接6月8日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历城区将继续推进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等活动,把更多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品带给广大群众。希望通过非遗进校园系列活动,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意识,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营造非遗保护良好社会氛围。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携带着我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基因,是中华民族永恒的精神财富。通过非遗进校园展演、培训等方式,激励更多青少年加入到传承保护的队伍中来,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持续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保证非物质文化遗产薪火相传,激发人民群众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进一步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为建设我们美丽祖国贡献力量。(历城区纪委监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