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上午,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就“6.26国际禁毒日”召开依法惩处毒品犯罪新闻发布会,对65件毒品犯罪案件审理情况进行通报。
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全市两级法院审结一审毒品犯罪案件65件111人。在判处的刑罚中,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和拘役的有78人,占总人数70.3%,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22人,占总人数19.8%,十年以上有期徒刑11人,占总人数9.9%。12个基层法院均有涉毒案件,多则8件,少则2件。涉及罪名主要集中在贩卖毒品和容留他人吸毒两个罪名,其次是运输毒品和非法持有毒品犯罪。出现了非法生产、买卖制毒物品罪,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罪等新型犯罪。
此外,本次发布会上通报了毒品犯罪案件的新特点:
1.有前科、累犯、毒品再犯的犯罪分子比例上升。
2.犯罪分子文化程度低,流动人口比例大。111名罪犯中,多数罪犯文化程度低,文盲、小学和初中文化较为多见。多数无固定工作,贩卖毒品案件中流动人口居多。
3.犯罪低龄化趋势明显,90后占相当比例,女性犯罪比例增幅较大。出现00后未成年人参与毒品犯罪。
4.自制毒品有一定比例。许某、陈某在德城区居民区制造出甲卡西酮268.32克、甲基苯丙胺12.97克、GHB172.29克、麻黄碱6.67克。
5.通过快递,伪装后邮寄毒品仍占很大比例,驾驶车辆跨省、地区运输毒品犯罪被公安机关查获案件增多。
6.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犯罪增多,且犯罪多出现在农村,犯罪人员年龄较大。
7.容留他人吸毒犯罪地点多起出现在宾馆、被告人家中。
8.零包贩卖为主,占比90%以上。重大毒品犯罪案件主犯阳某等贩毒14747.96克,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主犯已被执行死刑。
9.犯罪手段呈现出网络化趋势。犯罪手段多样化,不仅有传统的见面交易、熟人交易,部分案件是通过网络交易,通过 QQ 、微信等聊天工具寻找潜在买主或上下家。毒品实际交接时,上线与下线一般不见面,往往通过临时雇佣人员接取毒品。翻新的藏毒、运毒、贩毒手段对传统的取证方法提出挑战,给侦破、审理工作增加难度。
为此,德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明确指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1.坚持从严惩处毒品犯罪。
2.加大财产刑适用力度,铲除毒品犯罪的经济基础。
3.加强业务指导,提高办案质效。
4.加强同检察机关、侦察机关的沟通协调力度,通过公布典型案例、召开工作座谈会等形式,不断提高我市毒品犯罪案件的侦查、审查起诉、审判水平。
5.积极参与禁毒综合治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