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测试、集赞领奖、拼单、投票……在微信朋友圈,有些链接需要严加鉴别,因为不法分子或会利用链接制造骗局,窃取个人信息。如何保护你的隐私?你在网上的“个人信息”包括什么?哪些东西不能随意晒?以下内容关乎你的信息安全,一定要仔细看!
几种容易泄露个人信息的方式
1.性格测试。部分营销测试伪装成“性格测试”,引导用户填写姓名、出生日期等,用微信登录就会泄露隐私。类似的骗局还有:免费设计签名、测另一半长相、有多少人暗恋你、测测你的名字值多少钱等。
2.投票获奖。往往需要先关注账号或绑定手机,并提供家庭的真实信息。一旦掌握到用户的个人信息,不法分子就可能会编造重病、车祸等行骗。
3.集赞换奖品。很多集赞活动打着免费的旗号,但兑现时仍有各类消费,兑现难度大。此外,用户在兑换过程中还可能泄露个人信息或买到假货。
4.筹款治病。网络上部分筹款治病是骗局,不法分子在用户拨打电话时进行诈骗。这类案件犯罪对象不明确,犯罪地点甚至跨国,损失难以追回。看到筹款治病类信息,要认真核实。
5.拼单。部分商家通过拼单的方式,增加APP下载量和收集消费者信息。若不法分子掌握用户手机号码、银行卡、身份证等信息,银行卡内的资金可能会被套取。
6.帮忙砍价。一些砍价链接会要求用户填写姓名、手机号码,甚至身份证号码。
这五种信息千万不要晒
1.火车票、飞机票、登机牌机票和火车票的条形码或者二维码含有乘客的个人信息,包括身份证号等,有被人利用高科技窃取个人信息的可能。
2.护照、家门钥匙、车牌含有私人信息的照片会透露你特定时间所处的特定位置,也会透露你的生活圈范围。
3.如果发布带有位置信息的图片,将会暴露非常真实的个人信息,使不法分子的作案成功率大幅上升。
4.孩子照片及姓名。爱晒孩子照片的父母们,不妨限制一个分享的范围,以分组的形式分享给亲人看。
5.家中老人照片。晒家中老人的照片,会让不法分子更容易把他们认出来,如果有人突然对老人说出他孙子的姓名,再附加任何一条谎言,都能轻易让老人掏出半辈子积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