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上午,在洛城街道黄家村刘素凤的茄子大棚里,4台大棚秸秆还田机正在演示蔬菜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一台还田机从茂密的茄子棵里开过去,茄子秸秆、根部被旋进机器,粉碎成屑耕入土地。
十几分钟时间,4台机器同时作业,60米长的大棚秸秆还田完成,除了大棚立柱间残留的少许茄棵,整个大棚一遍平整。这是当日在黄家村召开的潍坊市设施农业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现场会上的一幕。
这次现场会分为两个演示区,一是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区,二是秸秆还田旋耕作业区。
刘素凤的大棚现场演示的是秸秆粉碎还田作业区。往年,每到大棚换季的时候,清理秸秆难度大,她要雇人拔茄棵,再运送到垃圾存放点,费时费力多花钱。现在秸秆还田,她只需清理地膜和整理吊绳,一个人轻松完成。
黄家村是潍坊市设施农业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示范推广基地。该村种植的蔬菜品种主要有茄子、辣椒、黄瓜、丝瓜,特别是茄子、辣椒,秸秆木质化程度较高,清理难度大,费时费力不卫生,运输麻烦。该村从2016年开始推广大棚秸秆还田技术,去年470个大棚已有300多个实行秸秆还田。
经过第一步的秸秆还田,菜农可以根据下一季作物的需要,施上稻壳粪,加入微生物复合菌种,二次旋耕。
在黄忠伟的大棚里,进行的是大棚秸秆还田旋耕作业区的现场演示,旋耕机耕过的土地变得松软无比,脚步走过,会留下深深的脚印。
旋耕后的土地灌足水分,经过20多天左右的高温闷棚,蔬菜秸秆、肥料腐熟得更安全、更迅速、更彻底,土壤有机质含量大大增加。
黄家村王广顺连续两年秸秆还田,“省时省力、投入低、收效高,不仅改良了土壤结构,还解决了蔬菜垃圾清运这个大麻烦。”他说。
“前几年,每到作物换季的时候,村里的大棚垃圾存放点放不下,有的直接堆到大路上,很令人头疼。今年,估计大棚秸秆还田能全覆盖,垃圾存放点就用不着了。”黄家村党支部书记黄春海说。
而在东斟灌村,该村去年大棚秸秆还田面积达到了2500亩,特别是彩椒大棚,基本实现了100%还田。
“减少了环境污染,每亩能节省750元的鸡粪,土壤有机质增加,土地更加肥沃,彩椒品质和产量明显提高,蔬菜能增产8%-10%。”东斟灌村党支部书记李新生说。
据了解,目前洛城街道已有7000多个大棚推行了秸秆还田技术,预计今年能达到近万个。
此次现场演示会,潍坊市各乡镇农技推广人员参加会议,还吸引了周围农民群众近100人到现场观摩,现场演示会的成功召开,为加快大棚秸秆还田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