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波
“这个厂徽是我从老家的抽屉里找到的,以前的时候,我喜欢收集像章,攒了一大铁盒子各种像章。”张店的孙先生说,前两天他回老家,从小时候的一堆玩具里找到金岭铁矿的厂徽,睹物思人,“这是我父亲生前的遗物,我都忘了这个厂徽是什么时候的了,你能帮我了解一下吗?”
记者看到这枚厂徽是标准的圆形,略大于一元硬币,金岭铁矿四个字为红色,由于年深日久,整个厂徽白色的釉料底色已经大部分脱落,但“金岭铁矿”四个红色的字却非常鲜艳。
为了了解这个厂徽的来历,记者联系到79岁的王久全先生。王久全上世纪六十年代来到金岭铁矿工作,一直到退休,从未离开过这家企业。
“我们厂的确下发过这么一枚厂徽,具体什么时候,我一下子想不起来了。”王久全告诉记者,他只记得那时候自己还比较年轻,当时发了厂徽之后,大家都喜滋滋地佩戴在胸前。
“嗯,我记得,厂徽是一种身份的象征,更是一种荣誉。我父亲以前是农村出来的,有人跟我说,你爸戴上厂徽,从此就是公家人了。”孙先生对邻居的这段话记忆犹新,当时他高兴坏了,因为那时候能挣工资,就意味着生活条件的改善。
王久全告诉记者,他记得工人们都戴了好一段时间,但是因为这个厂徽是铁质的,非常沉重,挂在衣服前面不得劲,后来大家才慢慢不大佩戴了。“有一个厂徽,的确是身份的象征,这也是每一个金岭铁矿人的骄傲,我们金岭铁矿当年那群生龙活虎的矿山工人,他们在异常简陋的条件下,生产出合格的金属铀产品,他们为巩固国防事业作出了积极贡献,这一枚厂徽见证了我们一段难以忘怀的人生岁月。”
因为年代久远,加之老先生记忆力衰退,王久全先生没有记起到底是哪一年配发的厂徽。各位尊敬的读者,如果您有这方面的材料,请与本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