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种进行时,大众日报记者日前从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获悉,山东今年安排了50万亩耕地作为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推行玉米改种大豆为主,兼顾花生等油料作物,增加市场紧缺的大豆、油料供给,实现种地养地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试点在沿河、沿湖、沿海的枣庄、东营、济宁、泰安等7个市15个县开展。“这些地方有着良好的大豆、花生种植传统,而且大豆、花生耕种管收机械化服务能力比较完备。”山东省农业农村厅种植业管理处处长杨武杰说,实施载体主要是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据了解,玉米库存压力大、大豆等有市场需求的农产品供给不足,是我国粮食供求面临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山东的试点重点是实现规模化种植,集中连片开展玉米与大豆、玉米与花生轮作,以增加大豆、花生等市场供给。
在试点技术路径上,山东要推行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轻简化、标准化栽培技术,支持试点区域实施统一选用良种、统一整地播种、统一肥水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机械收获,探索建立标准化、绿色化轮作生产新模式,推进农业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耕地轮作不能让农民吃了亏。对于轮作实际生产经营者,中央财政给予每亩150元的补助。除此以外,山东将试点与粮食高质高效创建统筹实施,形成政策叠加效应。
“玉米与大豆轮作,能够发挥大豆根瘤固氮的作用,减少肥料使用,养地培肥。”山东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研究员徐冉说,山东多年来一直是小麦玉米连作,但这两种作物对土壤营养的需求相近、索取较多。且为提高粮食产量,过多的肥料农药投入造成土壤板结。相比之下,种植大豆能改良土壤。实验表明,大豆下茬种植小麦,较玉米下茬种植小麦能增产6%。
杨武杰说,试点要探索建立耕地轮作长效机制,总结玉米与大豆、玉米与花生轮作的成功经验,集成推广新技术、新模式,为全省大规模推进耕地轮作制度改革提供示范和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