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增油3000吨,恢复水驱储量14.9万吨,增加可采储量增加3.2万吨。这样的成绩单,来自于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一度停产报废的河22-斜35区块。
面对断块油藏产液结构矛盾突出、操作成本居高不下、开发效益变差等问题,这个厂积极转变观念,深入领会“双低单元、停产井、未动用储量是开发工作的空间和潜力”这一思想,以服务采油管理区油藏经营为落脚点,集结地质、工艺、注采、作业及管理区等多方力量建立项目组,以注采流线调整、低效井治理等为手段,建立了以轮采轮注、抽稀轮采、智能采注、周期采油以及整体耦合为主要措施的五个示范区,对症下药,因区施策。
河22-斜35区块自1986年投产以来,由于含油条带窄、长期大段合采合注,导致层间动用差异大,造成不少高部位采油井因高含水停产,部分储量失控。“我们在老区块找新潜力,通过重新描述了断棱,全面动态分析,决定重建注采井网,实施老区局部高效注采调整完善。”地质所开发一室主管师吕志强介绍。
从问题中挖潜力,地质开发人员转变观念,聚焦以网控油,立足井网不完善井区、主力区块边围及结合部等有利区域,实施轮采轮注,部署了河22-斜35等2口油井,实现构造高部位油藏潜力深挖,同时部署2口注水井,实现低部位低效井同步转注,在老区块挖出了新潜力。
河68-斜48区块耗水量高、开发成本高、水驱效率低,属于水驱油藏的“老大难”。项目组召开“水的问题水来办”大讨论,在精细注采上作文章,对区块内24个高含水封卡层实施人工强边水驱,待地层压力恢复后,重新开采韵律层剩余油。通过精细挖潜,该区块日增油17.3吨,吨油操作成本由833元降至434元,成为了“老当益壮”的典型代表。
目前,五个高效注采示范区建设正在积极推进中。“观念一转天地宽,我们将以这5个示范区为抓手,全面推进高效注采、效益开发工作,全力降低盈亏平衡点。”吕志强说道。
(通讯员 孟 涛 乔 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