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势喜人的甜瓜静悄悄的躲在绿叶下,宽大的叶子依然遮挡不住甜瓜胖嘟嘟的身形。“嗯,真甜,真好吃”,“这瓜长的个头标准,脆爽可口,一定能在市场上卖个好价钱”……来到东营区龙居镇采购瓜果的商客们纷纷被王家村大棚的脆梨甜瓜所吸引。不仅如此,大棚中心的一辆有轨运瓜机车也成为了吸睛“网红”,王家村帮扶甜瓜坐上了“乡村振兴号”的消息不胫而走。
“第一书记”引导群众走上特色产业路
2017年6月,区油地校融合发展办公室王辉作为东营区第九批下派帮扶干部中的一员,来到了位于黄河南展区的龙居镇王家村,成为了“第一书记”。缺乏特色产业和青壮劳动力是摆在面前的一个难题。村干部们一起谋划发展,决定抢抓乡村振兴机遇,建设王家村生态种植示范基地,10座跨度16米、长度80米、顶高4.3米的日光温室棚于2018年11月动工建设。大棚建好后种什么,怎样种,村民有疑虑,村干部和党员就带头示范。他们多次前往寿光取经,直到与瑞克斯旺公司签订了第一批甜瓜种植收购订单,并把技术员专门请到村里来授课。
不仅如此,为了让村民安心当好“瓜农”,村里还研究制定了承包优惠政策,延长租种时间,降低近一半的租金。皇天不负有心人,6月13日,王家村终于收获了第一批脆甜可口甜瓜。“黄河南展区松软的黄河淤沙、甘甜清冽的黄河水、森林环抱的小气候让王家村种植的瓜果格外脆甜,产量高、销路大、收益好,坚定了我们村发展瓜果种植特色产业路的信心。”正和村干部商量网上销售策略的王辉书记充满信心。
村书记自创“乡村振兴号”运瓜神器
来到3号棚,近2亩大的高温棚内只有五个工人,但只用了3个小时,棚内8000斤甜瓜就被采摘搬运到了商客车上。“这些都得益于种植棚中央的一辆运瓜神器,是我们村书记王光彦研究的,大家伙给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乡村振兴号’。”正在采摘甜瓜的吕建荣介绍道。只见驾驶座上王辉书记熟练的按下开关,一筐一筐新鲜采摘的甜瓜就顺着铺设的轨道快速运到门口。
“我们村的甜瓜之所以能大丰收,得益于党员干部带头,为了带动老百姓致富增收,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王家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彦道出了成功的秘诀。考虑到村里的劳动力大都是“50”“60”的老年人,王书记在家仿照寿光采摘设备,用电动车电瓶、拖板车和钢架子,打造出独一无二的王家村运瓜机车,而且轨道间是活动连接,一个瓜棚采摘完还能把机车和轨道挪到下一个瓜棚用,给瓜农们采摘搬运节省了三分之二的时间,瓜农和客商们都对有轨拖车的出色表现赞不绝口。看到小火车在大棚出色的表现,王辉激动地拉着王光彦的手道:“你可是为村子立了一大功啊”。
甜度堪比哈蜜瓜,瓜甜心更甜
王家村甜瓜大棚的建立是王家村生态种植示范基地的良好开端,其甜瓜的甜度经过专业测评后,鉴定其甜度在16°以上,堪比哈密瓜的甜度。王家村甜瓜凭借自己的硬实力获得了周边地区的欢迎,并且吸引了北京商客的兴趣,开放采购的第一天,就获得了一万五千斤左右的订单,单寿光订单就高达八千斤左右。生态种植示范基地还在短期内为王家村提供了几十个短期岗位。赚到真金白银的王家村人正信心满满的打算下一季的种植计划。不仅如此,让王辉等人更为感到欣慰的是,外出打工的年轻人听到家乡的变化开始加入销售队伍,电商创业。“大家都说我们王家村的帮扶甜瓜坐上了‘乡村振兴号’,这是老百姓们对咱工作的肯定啊,王家村未来的前景肯定一片大好”,王辉和王光彦这对因帮扶结缘的好兄弟互相拍着肩膀笑着说道。
(通讯员 纪琳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