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地级及以上城市会全面启动垃圾分类工作,也就是说垃圾分类已经是大势所趋。现在摆在面前的是如何推广垃圾分类,让更多人认可并参与进来。虽然距离大规模“落地”仍有距离,但是“鸡毛换糖”,东营区已经在尝试。在类似于摸着石头过河的垃圾分类工作中,东营汇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经走在了前列,并且形成了完整的一套系统。
扔垃圾还能兑换商品
居民顿时来了兴致
6月11日下午,家住华都世纪城小区的居民毕女士来到小区广场的智能垃圾回收设备前,刷了一下随身携带的带有二维码的小牛卡,按下按钮,垃圾回收设备仓门打开,然后毕女士将垃圾扔了进去。经过智能垃圾回收设备自动称重,环保积分自动累积到毕女士的账号上,毕女士的这次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结束。
“很方便,能累计积分兑换商品很不错。”毕女士说,一开始看到其他居民往垃圾回收设备里扔垃圾,她十分好奇,观望了一个月才开始她的垃圾分类之旅。“我不会用智能手机,小程序也没法操作,多亏驿站发放的‘小牛卡’,很方便,用这个卡片开箱,设备自动称重累计积分,到时候找工作人员兑换就行。前几天兑换了一瓶料酒,现在还剩下250多分,攒一段时间再换其他的。”
和毕女士一样,一开始时,华都世纪城的不少居民都觉得在广场上设立垃圾分类回收的小屋很碍眼。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将垃圾变废为宝,从中得到了好处,大家顿时来了兴致,彻底改变了对垃圾分类回收设备和广场上的智慧驿站小屋的认识。
东营汇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运营经理马踏城介绍,E点点智慧驿站是今年3月份入驻华都世纪城小区的,小区实际住户有847户,经过短短3个月的时间,已经有600余户家庭加入到了垃圾分类的队伍中来,“这一比例是试点的所有小区里最高的。”
宣传引导垃圾分类
方式方法最主要
正值下午天气炎热的时段,广场上来往居民很少,见到了智慧驿站的工作人员王建华。他就住在驿站所在的小区,是E点点智慧驿站年龄最大的工作人员。
“前期入驻时开展垃圾分类工作很困难,要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让居民有垃圾分类的概念,再接受新习惯和新的垃圾处理方式,在没有人主动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只能通过发放宣传手册,举办科普活动和环保课堂,将垃圾分类的观念先传播开来。”王建华说起垃圾分类很自豪,毕竟垃圾分类逐步得到居民的认可,是一件非常自豪的事情。
虽然必不可少的宣传少不了,也得讲究方式方法。E点点智慧驿站的货架上摆着可以兑换的商品,并且标明了兑换所需的积分。除此之外,货架底层以及驿站空闲的地方堆放了大量的快件,不时有小区居民前来取件。
提到垃圾分类的宣传,马踏城所在的汇中环保总结出了一套经验,那就是先把社区居民服务好,而帮居民临时寄存快件是一个好办法。市民取件的时候,工作人员就能见缝插针地普及垃圾分类的知识。
汇中环保现在一共在榴香园、檀香园、菊香园、槟香园、华都世纪城等八个小区设立了E点点智慧驿站,东营区机关单位、东营区一中、东凯小学也成为了垃圾分类的试点。
注重智能化、数据化
完善细节提升用户体验
“很多老人没有智能手机,不会操作开箱,我们就分发了‘小牛卡’,上面有名字、二维码,开箱积分很方便,现在小区里老人基本操作很熟练了,而且垃圾分类质量很好,基本不用工作人员帮忙分拣。”
马踏城介绍,汇中环保一直致力于提升垃圾分类的便民性,考虑到老年居民的使用情况,他们专门设计了手机二维码和卡片二维码两种,并让智慧驿站的工作人员主动帮助老年群体完成积分累积及兑换。
在汇中环保的后台,马踏城演示了垃圾分类系统的一整套流程,从居民一键呼叫,到汇中环保接单,再到积分奖励兑换,后台一目了然。马踏城介绍,汇中不仅自行研发了绿色小区E点点智慧驿站、智能垃圾收集箱,还研发了一键呼叫回收功能,“类似于滴滴打车,我们的人员也会抢单。由于设置了独立的用户识别码,借助现代信息化的手段实现操作简单、活跃度高、可追踪可溯源,真正实现了互联网+与环保科技结合。”值得一提的是,由于本身是从事环保事业的,汇中环保自行配备了新能源分类回收车、新能源分类运输车,真正做到了绿色环保。
为了提升居民的体验,汇中环保还配备了上门回收专用车辆。而且,汇中环保还用市场价一半的价格为小区居民联系家政服务,为居民提供高效率、高质量、高水准的服务。
致力于推广垃圾分类
希望建设再生资源回收中心
东营汇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朋岳介绍,他在无意间看到了浙江金华开展的垃圾分类工作,鉴于他看好垃圾分类的大形势,他果断走上了垃圾分类之路。
在垃圾分类推广的道路上,汇中环保经历的难题基本都在宣传引导方面。通过工作人员尽心尽责的宣导,试点小区的居民一点点被感动。
马踏城介绍,汇中自有厨余垃圾处理站、有毒有害垃圾暂存站和其他垃圾中转站,实现了资源回收利用,厨余垃圾变废为宝、其他有毒有害垃圾集中处理。“现在每天能处理一吨厨余垃圾,产出300斤有机质肥。”
最后,马踏城表示,希望政府能够早日将垃圾分类提上议程,印发垃圾分类指导手册,从孩子就开始抓起学习垃圾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