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梦
亲爱的复兴中学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的演讲题目是:“劳动,是财富和幸福的源泉”。
不知道大家在每一天从家到学校的路途中,有没有注意到我们身边那些开着三轮车载满货物匆匆路过的人,有没有注意到那些在早市上辛勤劳作为匆忙上班的人做早餐的人,或是摆早摊卖菜卖水果的人,还有,我们一路上总看到的为城市的整洁而早早打扫马路的人。是的,正是他们,用劳动的双手满足了我们生活中大部分的日常所需。当然,不只是他们,还有商场超市的工作人员,其它我们也许还没有,甚至也从不能接触到的各行各业的劳动者。正是因为这些劳动者的辛勤劳动,我们才能在读书的时代,一路看到我们身边的生活一天比一天美好,我们也一天比一天更能感觉到生活的富足与幸福。
我们也许曾经不只一次地和父母去到乡下看去采摘各样的果实,看美丽的乡村,看田园的风景。但我们可能会忽视,在田间地头劳作的农人们他们的辛苦与勤劳。可是,如果你仔细观察,一定会看到,他们看着自己田地里丰茂的庄稼,大棚里即将收获的果蔬,还有坡地里果树上即将丰收的果实,他们脸上洋溢着的无尽的幸福,他们看到我们采摘他们的劳功成果时的慈祥目光与满足的笑意。我曾多次和他们交流,再通过和父母、爷爷奶奶和姥爷姥姥们的交谈,我懂得,在中国这样一个农业文明古国里,纯朴的乡民们,用自己辛勤的双手开辟出了一亩亩田地,建起了自己的房舍农家小院,建起了属于自己的家业并传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他们满足,因为他们用双手创造了自己的家园,他们幸福,因为他们有了可能传承子孙的家业财富。对他们来说,劳动是他们最大的人生财富。
我们也许曾经尝试过参与各样的劳动实践。但我相信,大家的第一感受就是劳动的辛苦与艰难。于是,我们便慢慢地有意无意地疏远劳动,甚至有一天,会变得轻视劳动。因为我们在生活中,总会有人认为,劳动就是下苦力,劳动者就会被有的人视为是底层人。显然,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观念。我们应该看到,袁隆平院士八十多岁的高龄依旧奔泊于田间地头,为我国的粮食安全在辛勤研究;黄大年、南仁东们以与生命赛跑的姿态做出的科技贡献;我们应该看到,高铁的建设们用辛勤的劳动给我们带来出行的便利,我们还应该看到,大国重器的建造者们为我们的现代化强国的勤劳奉献。
通过他们,我们要相信,人生的绚丽和精彩都是在不断的劳动并勇于创造的过程中写出来的。先哲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不只是创造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那么就让我们努力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观念和风尚,以热爱劳动的姿态融入到实现中华到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去吧。
谢谢大家!
作家简介
王晓梦,山东理工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淄博市首批签约作家,淄博市文艺评论家协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