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开春以来,巨野县大义镇程庄村村民王慧增添了一个新习惯,清扫家里的垃圾时,先把塑料、石屑等“硬垃圾”挑出来扔进村里的垃圾桶,再把剩下的“软垃圾”扔进自家的“绿色小粪坑”——一个一米见方、上口砖砌、盖子封顶的“可沤垃圾降解池”。据了解,发动农民利用家里原有的圈舍、粪坑等闲置地方建设“垃圾降解池”,是巨野县2019年以来推进垃圾分类处理的一项创新性探索,目前已建成家庭式“垃圾降解池”13367座,建有“垃圾降解池”的家庭占全镇家庭总户数的近80%。
巨野县作为全省“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率先开启了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整区域创建工作,大力推行“垃圾四分类”:将生活垃圾分为可沤垃圾、不可沤垃圾、有毒有害垃圾、可回收利用垃圾四类,把可沤的垃圾沤成有机肥,把不可沤的垃圾运送至中转站中转,有毒有害垃圾收集起来统一处理,可回收的回收再利用,以垃圾分类“小入口”,有效推动了全县人居环境的“大变局”。
“垃圾分一分,环境美十分”,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收集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作,实现垃圾源头减量涉及到千家万户贴身利益,关乎乡村全面振兴和宜居生态城市建设。自2017年起,巨野县就号召全县围绕村庄、路域、水域、田野、庭院五大重点,打响了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柳林镇是个偏远农业镇区,在大力整治人居环境的同时,分别召开生活垃圾分类整区域创建动员大会和农村人居环境考核奖惩暨全镇义务清洁队启动仪式,将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与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行动有机结合起来,分两批次共完成26个连片村的美丽乡村示范片区创建。2018年底,该镇将垃圾分类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相结合,率先在全县实现各村成立义务清洁队,出台了《农村人居环境自我管理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一是所有村实行街长制,落实门前三包,村支部书记为总街长,村两委全体成员分包全村所有主次街道,确保“每条道路都有人管、每一户都有人监督”,形成村村一张网格,推进村级环境精细管理机制建设;二是所有村成立义务清洁队,打破“等、靠、要”思维。全镇72个自然村全部成立了村级义务清洁队,队长由支部书记兼任,义务清洁队成员由村两委干部、全体在家党员、妇女主任、文艺队长、综治网格员、保洁员、先进群众代表以及脱贫享受分红政策的70岁以下且有一定劳动能力的群众中筛选组成,各村累计注册2100余名村级义务清洁队队员,镇里专门配发了“柳林新时代文明实践义务清洁队”红色志愿者马甲和清洁工具,并确定每周二周六为集中活动时间。柳林镇的做法在全县得到推广,目前全县18个镇区、街道的600多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义务清洁队,各村义务清洁队已成为乡村环境治理的主力军。
同时 ,巨野县大力推行一户两桶、干湿分离、上门收集、统一分类运送模式,采取镇村干部包街道、义务清洁队员包户机制。包村人员、村干部集中宣传、解释、演示,挨门挨户手把手教给各户分拣分离、分开装桶,并通过村村响、大喇叭、宣传车加强舆论引导,让垃圾治理成为全县上下的社会新风尚、文明新习惯、家庭新美德,广大群众垃圾分类意识和参与积极性得到有效提高。今年3月,巨野县还在全市首期启动了垃圾智能分类处理系统,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垃圾分类回收的智能运作。居民通过手机APP就可以开箱分类投放物品,系统会自动称重并根据重量计算积分,积累的积分可以兑换礼品,操作起来方便快捷,便于参与。分类收集的可回收垃圾运输到巨野县静脉产业园进行统一处理,实现了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另外,根据服务范围建设密闭式垃圾降解池、简易式垃圾降解池,为群众的可沤垃圾进行集中沤积降解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加强督导考核,巨野县各镇区、街道成立效能考核办公室,每月到村进行绩效考核,对各村的环境卫生整治、垃圾分类、义务清洁队运转进行重点考核。同时细化分解任务,明确职责分工,环卫所落实工作力量,加强业务指导;保洁公司承担垃圾分类的收集、运输工作;镇村广大党员干部和义务清洁队员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争当垃圾分类的倡导者、践行者和推广者;党委政府全力抓好各个环节的综合治理,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治理系统。从去年开始,巨野县每季度组织一次垃圾分类观摩评比活动,年终评比成绩纳入科学发展观考核,?定期组织镇区开展学先进活动,落后镇村学先进、赶先进,先进镇村创新工作更先进,全县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目前,巨野县已经在456个村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制定了严格的考核评比机制,对于通过验收的垃圾分类试点村,县财政每村给予1万元奖励。巨野县计划利用2—3年时间,基本实现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万丰镇党委书记刘义锋介绍说,推行“两次四分”的垃圾分类法之后,全镇每个试点村建立一处垃圾降解池,将可沤垃圾转化为有机肥,施用庄稼;不可沤的由村保洁员分拣,可卖的卖掉,不可卖的交镇环卫中转站统一送县垃圾处理厂。这样,农村垃圾总量和原来相比能减少70%以上。“俺村群众由刚开始的不理解,到现在大家自觉将垃圾分类已成为一种习惯。”董官屯镇董海村保洁员乔兰香说,“垃圾分类以来,村内环境大变样,菜叶、垃圾袋、牙膏皮、玻璃瓶等乱丢的现象几乎没有了,街面更加干净,邻里关系也变得更加和睦。”
巨野县通过实施垃圾分类,村居(社区)内四成以上垃圾实现就地处理,大幅降低了清运处理成本,村居环境也得到大大改善,农民文明素质也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垃圾分类使村民共建共享的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乱丢乱扔垃圾明显少了,自觉分类的习惯逐渐养成,垃圾分类分出了好环境、分出了好效益、分出了好风气,进一步改善了百姓的精神风貌,为助推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