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电商,就是命运在给我关上门的同时,又给打开的那扇窗。”近日,在郓城县残疾人电商孵化中心,正在打磨家具的刁望斌说。
32岁的刁望斌是一名大学毕业生,2013年因车祸造成截瘫。从此,他告别了大都市的高薪工作,只能与轮椅为伴,突如其来的打击让他跌入了低谷,几十万元医疗费,更令他陷入贫困的境地。
“绝望时,我也曾想过结束自己的生命,但看到含辛茹苦养育自己的父母,我觉得不能放弃。”刁望斌说,他苦学木工技术,参加唐塔街道组织的电商培训,借助淘宝、微商等,把手工木质家具卖到了全国各地。年销售额达10万余元,实现了创业脱贫。
在孵化中心内,像刁望斌一样搭乘电商“快车”实现创业梦想的残疾人还有很多。走进孵化中心创业二室,记者见到一个创业团队正在忙着在网上销售土特产,产品种类包括西瓜酱、鲜大蒜、五谷杂粮等。
“没想到自己有朝一日也能创业,而且能有自己的店铺,去年我的网店销售额达到了20多万呐。”杂粮电商能手刘成宽激动地说。
刘成宽有残疾。2016年,他通过电商培训,掌握了网店店铺设置、商品发布、运营管理等流程,并选择了家乡的大豆、大米等五谷杂粮作为销售主打产品,现在他的杂粮店铺年发单量达5000多单。
在隔壁创业一室,有个人热情地向记者打招呼,大家都亲切地喊他“老王哥”。今年39岁的王庆收是孵化中心电商部负责人,他患小儿麻痹症,却没有向命运低头。2015年底,他通过电商培训,找到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做电商不需要付出沉重体力劳动,一根网线、一台电脑便可以实现创业梦,正适合我这样的残疾人!”王庆收说。90后残疾姑娘董珊珊,和王庆收在一起参加电商培训时相识,两年后,二人喜结良缘,组建了家庭。
“电商改变了我的生活,改变了我的命运。”王庆收非常珍惜现在的一切,也感恩曾经帮助过他的人。努力工作、带领团队走得更高更远,让更多贫苦的残疾人朋友能有一技之长,成为他的梦想。
目前,孵化中心已经开设了语音标注、电子商务、手工制作、外包服务等业务,安置了68名残疾人在此就业创业。
负责语音标注工作的韩应滨说:“我们这些残疾人在这里工作,过得很开心,就拿我来说,前些年我遇车祸,造成高位截瘫,只能以轮椅代步。我来孵化中心后,搞语音标注,接单百度搜索、网易等公司的业务,每月的收入一般在7000元左右,业务量大的时候,达到10000多元,有人可能不相信,但这是事实。”
四年前,郓城通过发展电子商务,走出了一条“残疾人+电商”的新路子,其便捷的运作模式,给残疾人这个特殊群体提供了生存及逐梦的支点。截至目前,郓城县残疾人电商孵化中心共免费开展电商培训19期,累计培训学员535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