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解读
连续3天低于最低收购价将启动“托底价”预案
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连续3天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将启动“托底收购价”预案。发布会上,我市粮食部门对夏粮收购“托底价”政策进行了解读。
夏粮是我市居民口粮和地方储备的主要品种。夏粮收购约占全年粮食收购量的一半,在粮食流通工作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国家对夏粮收购实行政策性收购和市场化收购并行政策,我市作为执行最低收购价政策市之一,多年来,一直严格执行政策,采取有效措施,较好完成了粮食收购任务,没有发生农民“卖粮难”。
最低收购价指的是承担最低收购价收购任务的收储库点向农民直接收购三等标准品粮食的到库价。具体价格水平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公布的当年最低收购价格为准,今年是1.12元/斤,相邻等级之间的等级差价为0.02元。
国家政策性收购,除了各级储备粮轮换以外,主要就是实行小麦最低收购价收购。今年,国家继续执行2018年公布的《小麦和稻谷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预案》执行区域和时间为:小麦《预案》执行区域为河北、江苏、安徽、山东、河南、湖北6省,执行时间为当年6月1日至9月30日。《预案》启动和停止条件为:当粮食市场收购价格连续3天低于国家公布的最低收购价格时,由中储粮分公司会同省级粮食、价格、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单位提出启动《预案》的建议,经中储粮集团公司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批准,在省(区)内符合条件的相关地区启动《预案》。启动《预案》地区,当市场收购价格回升到最低收购价水平以上时,要及时停止《预案》实施,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由各类企业积极开展市场化收购。
《预案》规定,中储粮集团公司受国家有关部门委托,作为最低收购价政策执行主体。地方各级粮食主管部门和农业发展银行分支机构要加强与中储粮分公司及直属企业的协同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执行好最低收购价政策。
将开展进村入户服务 让农民卖“放心粮”
夏粮集中上市后,如何提升为农服务水平,让老百姓卖“放心粮”?
沂蒙晚报记者了解到,夏粮收购开秤后,我市各库点将会按照价格上榜、标准上墙、样品上台的要求,让农民交售“明白粮”。集中收购期间,各库点将根据农民售粮需要,早开门、晚收秤、中午不休息,服务好售粮农民,有条件的库点还将采取预约收购、订单收购、绿色通道等方式,减少农民排队时间。售粮现场,各地也将增设便民设施,搭建凉棚、提供休息场所、茶水供应、配备简易检测仪器等,努力做到服务到位,方便农民售粮。
为避免农民储粮过程中发生霉粮坏粮浪费等情况,我市粮食部门将借助各级科学储粮技术力量,对农户进行庭院储粮指导。具备条件的地方还将组织专业人员进村入户,与农户特别是种粮大户“面对面”“零距离”服务,通过开展抽样预检,引导就近有序售粮等举措,减少他们售粮过程中的往返,同时避免现场售粮可能出现的排长队现象。
我市粮食部门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创新推广服务新模式。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研发了“易粮通”微信小程序,旨在发布调控政策、市场信息,拓宽市场化购销渠道,搭建起农民与企业的沟通桥梁。我省作为国内首批试点省份,近期将推广应用。农民朋友和用粮企业只需打开微信小程序,谁收粮谁卖粮、在哪里收粮,什么价格收粮、等次质量什么要求一目了然,群众少跑腿,数据多跑路,手指动一动,买卖全搞定。记者 王泓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