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三……”5月27日,在超市购物的张女士发现,仅在蔬菜区买菜就用了十个塑料袋,这还不算其他购物使用的塑料袋。不过走到结账处,在超市收银员的询问下,张女士还是花钱购买了一个大号购物袋。
这是限塑令11年时间里,东营一位普通市民的购物变化。2008年6月1日,限塑令开始实施,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从那时起,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
“限塑令”实施11年时间,超市等正规购物场所不再提供免费的购物袋,但是市民购物所使用的工具并没有太大变化。
“限塑”后市民开始“买塑”
但购物习惯并未改变
数据显示,限塑令实施的2008年6月至2016年,全国商场超市塑料袋使用量普遍减少三分之二以上,累计减少塑料购物袋140万吨左右。
这一数据也印证了“限塑令”实施11年来,市民的生活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对于这一变化,超市的感受最深。东城一家大型卖场的超市经理介绍,在“限塑令”实施前,超市会免费提供购物袋,这笔费用完全由超市承担;“限塑令”实施后,超市的塑料袋开始收费,老年消费群体使用购物袋的数量明显减少,但绝大多数年轻人还是选择了购买购物袋。“从整体上来讲,塑料袋的使用量下降了很多,超市不仅节省了成本,在购物袋方面还有营收。”
作为家庭主妇,消费者赵女士负责日常购物。尽管“限塑令”实施了11年,但是赵女士的购物习惯并没有改变。11年前,赵女士在购物时能多要一个购物袋时,绝对不会少要,因为这些购物袋会再次使用,成为垃圾袋;11年后,赵女士在购物时还是使用塑料袋,但这些塑料袋大多数是收费的。
赵女士只是广大消费者的一个缩影。在“限塑令”实施的过程中,政府和社会都倡议大家自备布袋子购物,可能坚持使用布袋子或者菜篮子购物的只有老年消费群体,他们有足够的时间准备这些购物工具。反观年轻人,他们在下班后才有短暂的时间前去采购商品,绝大多数人不会为准备购物工具浪费时间。
在“限塑令”的实施过程中,商家也做了很多努力,例如在超市结账处售卖环保购物袋。不过商家所做的努力并没有得到消费者的认可,虽然环保购物袋可以循环使用,但是5到20元的价格让绝大多数消费群体望而却步。因此,尽管“限塑令”实施了11年,绝大多数人的购物工具仍然是塑料袋,唯一的不同是由免费变成了付费。
预包装袋成为“漏网之鱼”?
超市与消费者“斗智斗勇”
27日,调查了东城百大、银座、万达等多家超市以及社区周边的生鲜超市,发现所有超市都完全执行“限塑令”的要求,在结账时早已不再提供免费购物袋。消费者如果有需求,需要根据塑料袋的大小,缴纳0.3至0.5元的费用。
虽然超市完全执行了“限塑令”的要求,但是并没有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习惯。一些消费者开始将目光盯在超市的预包装袋以及蔬菜水果区的塑料袋上。在购物时,最外边的大购物袋是花钱购买的,但是装蔬菜水果的塑料袋却是免费的。
在超市发现,为了方便消费者,所有超市都提供了预包装袋。一部分人在购买食品时先使用预包装袋,然后再在外边套一个塑料袋,这一情况很常见。
“这些塑料袋不花钱,拿回家还能当垃圾袋用。”市民张女士说,虽然她没有刻意多拿塑料袋,但在“限塑令”实施后,她家的塑料袋并没有减少,日常装垃圾的袋子全是在购物时带回家的,被她重复利用了起来。
发现了超市预包装袋成为了“漏网之鱼”,很多超市开始在精细化管理上做文章。东城一家超市内,原先摆在外边的成卷手撕预包装袋被放在了抽屉里面,从抽屉缝里仅露出一个预包装袋,供消费者使用。不过据超市管理人员表示,这一做法一开始管用,但是仍然没有限制住预包装袋的用量。
另一家超市管理人员表示,目前比较管用的限制预包装袋用量的办法是人为控制,“消费者需要袋子,找工作人员要,每次只给一个。”
农贸市场和路边店是“重灾区”
大多数塑料袋出自于此
今年61岁的市民王女士负责给儿子一家做饭。同为消费者,和年轻人不一样,她经常去的地方是农贸市场,不仅因为市场的蔬菜水果较超市便宜,还有一个原因是这里的塑料袋不花钱。“老百姓过日子,能省点儿是点儿。”王女士说,为保证蔬菜新鲜,她每天都会去市场买菜,如果塑料袋需要购买,一个月下来有15元,对于她这种没有经济来源的群体来说,也算是一个开支。
和王女士想法一致的老年人不在少数,他们有时买菜时还会多要一个塑料袋,能在外边套一个袋子的绝对不会省。一些商家也是摸准了老年人的心理,不会在乎多给一个塑料袋。辽河市场的一位摊主表示,这已经不是一个塑料袋的问题了,如果不给就会损失掉客户。
对于一些经营者为了拉拢客户,用收费塑料袋作为直接入口食品的包装袋免费赠送的情况,主管部门表示,熟食如肉制品,面食如馒头等食品是直接入口的,如果没有包装袋对食品消费的安全和卫生有影响,所以用于包装散装的生鲜、熟食和面食的预包装袋,包括超市里使用的连卷袋没有纳入到有偿使用范围。但主管部门表示,只要在已经有了预包装袋的直接入口食品外加套塑料购物袋,就必须付费。一旦发现业户将应当收费的塑料袋免费送给市民,将受到相应处罚。
限塑令实施11年了,农贸市场和路边店仍是塑料袋的“重灾区”。尤其是一些超薄塑料袋,在这里广泛流通,制造出了绝大多数的白色垃圾。而且出于市场需求,绝大多数售卖塑料袋的供应点也设在农贸市场。
相关链接
海南限塑令升级禁塑令
明年底前全面禁止生产销售
2018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指导意见》发布,确定海南的战略定位之一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这一重要指导意见提出,要“全面禁止在海南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加快推进快递业绿色包装应用。”
推行“禁塑”,海南已明确了时间表:
2019年底前,建立健全全省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的地方性法规及标准体系,完善监管和执法体系,形成替代产品供给能力;
2020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袋、塑料餐具;
2025年底前,全省全面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列入《海南省禁止生产销售使用一次性不可降解塑料制品名录(试行)》的塑料制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