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蔬菜之乡”寿光,大棚就是菜农的“钱袋子”,然而每天穿梭在大棚内搬运蔬菜,成为菜农们日常工作中无法避开的沉重负担。近年来,尽管寿光市面上出现的大棚电动车等设备大大减轻了菜农搬运蔬菜的压力,但对于垄沟窄、棚洞小的老棚来说,这类电动车体型偏大,不易使用。为此,寿光稻田镇官路村的菜农宋万里就自己改造了一款适合老棚蔬菜运输的电动小推车,方便实用,极大减轻了菜农工作压力。
在村头的一处大棚内,记者见到了村民口中的“发明达人”宋万里。记者了解到,宋万里从事蔬菜种植已有十个年头,现在家里种着3个2009年前后建成的100米长、12米宽的西红柿大棚。“每当摘西红柿的时候,全靠自己手动推着小推车往大棚外面运。”宋万里说,“这种方式一次能推4桶西红柿,大约120斤,到棚洞上坡的时候,还需要一个人在前面拉才行,费时又费力。现在市面上也有很多可以减轻搬运蔬菜劳动量的大棚三轮电动车,但受差速器、电机等配件安装制约,这类电动车的宽度最少也要65厘米,对于宽敞的新棚来说十分实用,但在垄沟只有四五十厘米宽的老棚里,其机动性相对差一些。”此外,除了在垄沟里行走不便外,老棚的棚洞也比较小,这种三个车轮的大棚电动车在棚洞拐角处拐弯也费劲。
“我们周边有很多新棚用上了市面上常见的大棚三轮电动车,但对于我们这些老棚的种植户来说只能眼馋。”从那时起,宋万里就考虑根据老棚垄沟窄、棚洞小的特点,自己改造一款电动小推车。
2018年下半年,宋万里购来一辆废旧的两轮电动车和一辆手动小推车进行改装。通过不断地组装、改进,一部新型的电动推车成功诞生。记者注意到,宋万里改造的电动小推车长约180厘米,宽约40厘米,高约65厘米,底部有一个电动车轮,车身还有电机、线路控制器、电瓶、把手等主要部件。“手动小推车的车轮比较靠前,改装后又新增了电机、电瓶等,为了保持车辆平衡,我将车轮位置进行了后移,移到了现在的中间位置。”宋万里现场给记者演示了自己改造的电动小推车的使用方法,用手推动电动车时,扭动把手就可借助电力轻松推动。他告诉记者:“小推车宽度窄、一个车轮的机动性也更强,在老棚里移动起来很方便。”如今,他搬运自家大棚采摘的西红柿都是靠改造的电动小推车完成,一次可以装5桶西红柿,重量能达到150斤,作业效率明显提高。这款“新发明”相较以前手动推车来说更加省力,棚洞上坡时一个人也能轻松完成。
记者了解到,由于宋万里自己改造的电动小推车技术含量较低,造价也不高,只需几百块钱,不少邻居向他“取经”,而他发明这些设备并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方便菜农使用,减轻大家伙的负担。“能为菜农们带来便利,我就知足了。”宋万里告诉记者,“下一步,我还打算对电动小推车进行改进,比如安装功率更大的电机,进一步提高其灵活性和载重量,方便村里老少爷们种棚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