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时长论”“坐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等形式主义加班现象,正在污染我们的奋斗精神。形式主义加班还从线下延伸到了线上,“朋友圈办公”“聊天群加班”俨然成风。(5月17日半月谈)
加班这两个字对于我们来说都陌生,大家或多或少都加过班,尤其是基层干部,如果单从为民服务、工作的角度出发,“五加二”、“白加黑”式的加班,这是必须点赞的。但现实生活中,也有一部分人的加班就是“加班不做事”“领导不走我不走”形式主义加班现象,这种形式主义的加班,其原因主要是为了迎合领导,引起领导重视,是为了从形式上获取个人最大的“不当利益”,比如领导喜欢,快速提拔等。
这种形式主义的加班对基层干部的积极性危害是相当大的。一是会挫伤基层干部积极性,如果不及时纠正,其他人就会努力效仿,最终所有人会被裹挟其中。二是会带坏社会风气,引起广大党员干部的恶性竞争,懈怠广大党员干部的奋斗激情和干事创业精神。三是把无效的加班和“奋斗精神”混为一谈,更是对观念,意识的扭曲,价值观的错误,自然行为也是错误,难以树立正确选拔干部的风向标。
同样以加不加班来衡量一个基层干部是否上进、是否认真,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葩的逻辑。由于人手不足、工作量大等多种客观因素真加班是一回事。而有的只为了让领导看见自己“假装加班”,领导不走我不走,暴露的是绩效考核、管理方式的缺陷,更暴露的是领导是自己手下干部工作量、分工不清楚,没有深入了解情况。导致基层干部以比加班为“荣”,不敢说不。
任何一个单位,需要的都是高效率、高能力的干部,而不是工作耗时长、做样子的“演员”。因此,对这种形式主义的加班,我们一定要抨击,而且必须站出来大胆地说“不”。做一个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善共事、干好事的新时代基层好干部。(小小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