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起,渤海、黄海、东海和北纬12度以北的南海海域又迎来了今年的禁渔期,时长达4个半月。禁渔期会对市场上海鲜的价格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7日,从几家水产市场和超市,看到各海鲜摊点上整齐摆放着鱼、虾、蟹等各类海产品,不时有市民过来挑选购买。通过问询发现,根据海鲜种类的不同,价格涨幅也有所不同。海鲜中涨幅最大的要数皮皮虾,价格已经翻倍了。虾的价格也涨到了28-30元/斤,比之前贵了2-3元钱。养殖的冰鲜鱼类以及河鲜作为休渔期间市场的有力补充,价格比较稳定。像草鱼,作为市场上最为常见的鱼类之一,价格在近期一直保持在13元/斤左右。黄花鱼每斤售价21.8元,略有小涨,鲅鱼的价格多在每斤20元的价位上浮动,带鱼根据体型大小价格会发生变化,大一点的带鱼售价在27-30元/斤,鲳鱼仅在几家超市中有售,并均已售完,价格标签上显示的价格为每斤16.8元。整体来看,冰冻海鲜的价格要明显低于生鲜的价格。
之所以大多海鲜价格涨幅不明显,店家说,由于之前撞上五一假期的缘故,海鲜类产品已经有所小涨,节后价格只能说“一直没有回落”。即使是休渔期间,海产品仍有供应渠道,足够满足市民的消费需求:之前商家提前冰冻的海鲜开始大量上市,由于储存技术和物流技术的进步,口感与新鲜的捞鱼区别不大,可能会根据需求的变化进行3-5元的小调整。其次,钓具渔船在禁渔期仍然可以出海作业,远洋渔船回运的水产品也会在休渔之后投放市场。此外,目前养殖技术也非常成熟,养殖规模和质量都在不断提高,一些鲜活的鱼类贝类产品也将陆续供应到市场。总的来说,“禁渔期对大部分海鲜价格的影响都不算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