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客商查看到地头“三辣”产品
“我们的‘三辣’产品迄今出口东南亚,东欧,非洲市场也已打开,下一步,我将通过互联网把李庄镇纯绿色‘三辣’产品卖向全球”。5月6日,见到冯崇宝的时候,他正在圆葱基地陪同客户察看“三辣”基地大蒜和圆葱的长势、品质和技术管理情况,这个在黄土地里摸爬滚打三十余年的庄家汉子,说起电商不但滔滔不绝,而且信誓旦旦。
找出路偶然触网,凭韧劲风生水起
李庄镇“三辣”有30多年的种植历史了,但是传统的种植模式使得“三辣”品质良莠不齐,坐地等客户的销售方式更是倍受价格打压,再加上盲目扩种,市场波动,圆葱有时候才几分钱一斤,人工费来都赚不出。“看到乡亲们含泪把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圆葱忍痛倒进沟里,我真是万箭攒心。于是我就下定决心,找销路,为传统农产品找出路。”冯崇宝说。
冯崇宝从此开启跑销售之路。为了找到新的销售渠道,几乎跑遍了全国各大蔬菜批发市场。
2010年,冯崇宝去潍坊一家农产品加工厂考察学习,偶然看到客户在网上分装销售从李庄收购来的圆葱,冯崇宝带着万分的好奇,软磨硬泡向人家求教学习,头脑灵活的冯崇宝敏锐地意识到电脑里的无限销售空间,回家后立即购置了一台电脑,学习打字。“一开始很入迷,常常一打一通宵,当时是用一个手指打字,速度很慢,朋友们都笑话我是一指禅。”冯崇宝不无风趣地说。然而,功夫不负有心人,仅2个月时间,冯崇宝就在键盘上健指如飞。
没有专人指导,冯崇宝就一边琢磨,一边和懂电脑的请教学习,并多次到有合作的公司学习,凭着一股子韧劲和拼劲,冯崇宝终于搞明白了网店的一些基本东西,并多次向有合作关系的公司取经。2011年,在朋友帮助下,开通了阿里巴巴网店。但是因缺乏技巧,店铺排名很靠后,一开始网上没有任何收益。通过不懈地网上授课学习,2013年网店开始回暖,有起色,陆续有订单,2015年,李庄镇电商办批量孵化电商,冯崇宝多次参加培训提升,电商知识和运营技巧突飞猛进。店铺排名越来越靠前,订单也越来越多。如今,冯崇宝的电商做得风声水起,不仅在阿里和淘宝都有店铺,2017年还办理了自营出口权,并通过阿里的跨境专属业务,将李庄小圆葱卖向东南亚和非洲等11个国家和地区,出口交易额达到2700万元。
创新种植模式,提升产品品质
李庄小圆葱触网、触电,开启了无限广阔的销售空间,但是问题也接踵而至,散户种植,农产品品质无法保证,且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冯崇宝通过镇上组织的农业知识培训班和外出观摩学习,调研市场,探索新的种植模式。为提升规范化种植规模和客户订单品质需求,2011年率先成立了惠民县浩东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对种植户进行统一供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收购、统一销售,并以“合作社+农户+基地”模式,发展订单种植基地面积3000余亩,带动订单农户687户,辐射李庄、姜楼等4个乡镇,并趁着土地流转大好东风,流转土地410亩,建成年产“三辣”产品1500余吨、集种植、储存、加工、销售和出口一体化的惠民“三辣”高标准生产出口基地。
创建品牌,效益大有可期
2017年6月,在李庄镇人民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指导下,冯崇宝向国家工商总局申报“申桥圆葱”“申桥大蒜”地理性标志并受理,今年年底有望正式批复。2018年“辣三样”名牌已经获批。下一步,冯崇宝将积极探索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提升链条价值,将“三辣”品牌做大做强,让“生在深山人未识”的惠民李庄“辣三样”名正言顺闯九州,脚步铿锵走世界。届时,品牌效益也会立竿见影,水涨船高。
“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众乡亲,要做一个有温度的人。”冯崇宝文绉绉地说。据悉,冯崇宝以农业合作社为平台,积极参与精准扶贫工程,以务工就业、引导种植、入社帮扶、实物救助等方式,帮扶北肖、道岔李、冯马等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0户,稳定实现帮扶资金累计26000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