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孟涛 王明
湛蓝的天空、刺眼的阳光,进入五月,温度逐日攀升。驱车行驶到东营市郝纯路旁的郝家村,不少村民正在棉花地里为保温地膜扣膜打眼,让新发的嫩芽更好地破土而出。放眼望去,三步一田,五步一井,辛勤的村民老乡、忙碌的石油工人,处处映衬出一幅劳作的美丽画面。
和每名劳动者一样,5月1日上午10点,胜利油田现河采油厂工艺所注水室主任田相雷来到水井河148-32现场,指导改性降压酸化施工。
虽然在节日期间,由于精密周全的协调部署,泵车、酸罐车、水罐车都准时到位,作业施工队伍也早已做好了前期准备工作。
田相雷认真核对了各类酸液的配比和用量,对现场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又围着井口转了两圈,查看硬管线连接和固定地锚的紧固程度。“两辆泵车都是700型的,试挤压力超过30兆帕,我们最清楚这个压力有多危险。”田相雷一边检查一边说道。丰富的作业、采油、工艺经验,让这位年轻的主任对各个环节都熟稔于心。
酸化开始,先后挤入了3种不同配方的酸液和15方清水。3种酸液被称为井筒处理液、预处理液和主处理液,一共37方,均有不同作用。“这是自去年正式推广使用的改性降压增注技术,通过保持全过程酸性环境,增强了酸化效果,增注有效期也更长了,就像武功高手用内力由内向外打通了藏在地下的经脉。”一说到该技术,田相雷打开了话匣子。
不少水井在多轮次常规酸化后,逐渐产生了“抗药性”,导致酸化效果变差,有效期变短。这种问题井在全厂有50多口,注不进水,就采不出油,这让技术人员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在“临渊羡鱼”。
一边说着,现场已经开始挤入主处理酸了,施工到了关键环节,田相雷开始全神贯注观察压力,由于现场施工声音非常大,而且无法靠近高压区域,他只能不时地用双手拼成一个圆形,作为询问当前压力的信号。
随着最后一车清水挤入井内,整个施工全部完成,已是下午1点40分。该井的压力从最初的32兆帕降至26兆帕。“又撬动了一口‘老大难’,这口井的酸化周期从215天缩短到85天,压力也涨了6兆帕,这次肯定没问题。”
一季度,现河厂共实施改性降压18井次,增加有效注水2.2万方,11口油井见效,累增油2145吨。
返程上车前,田相雷使劲跺脚震掉鞋上的泥土,他的工鞋已经脏得看不出原来的颜色。“脚上有泥,心中有底。我们技术人员多跑现场,才能练出真功夫,今天我们室有好几个‘小年轻’都在现场呢。”田相雷笑着说。如今,现河厂不少重点岗位都大胆任用有担当、有作为的年轻人,青工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去庆祝劳动节和青年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