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山东 > 正文

探索“五位一体” 改革创新实践

2019-04-30 10:32:42  举报
0
分享到:
T + -

基层妇联工作是千万民生工作中很平凡的一项,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基层妇联要勇于自我革新,重点围绕“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机制创新、工作阵地建设、干部作风建设”等五个方面积极探索,先行先试,以改革创新完善自身建设,妇联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不断增强,凝聚力、战斗力、影响力不断提升。

(一)构建“妇联干部+社工+巾帼志愿者”服务队伍,破解力量不足难题。 我镇现有常住人口1.75万人,其中女性约6千人。占总人口35%的妇女群体,妇联组织存在力量不足的问题。镇妇联通过培育、引进社工、发展巾帼志愿者,积极构建“妇联干部+社工+巾帼志愿者”的服务队伍。一方面,结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大力培育本土社会组织,培育本土社工10名,充实到一线岗位上去。  另一方面,大力发展巾帼志愿服务队伍,建立巾帼志愿组织8个,凝聚志愿者85名。依靠高效精干的妇工队伍、专业热情的社工队伍、蓬勃发展的志愿者队伍,镇妇联已基本建成以妇女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以社区、家庭为主要工作阵地,以妇女创业就业、家庭文明建设、妇女权益保护、家庭教育指导、婚姻家庭调适、困境妇女儿童帮扶等为主要内容的公共服务体系。

(二)大力推进“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强化基层妇联组织建设。长期以来,我镇村、社区妇代会主要由本地妇女代表构成,工作力量薄弱,工作覆盖面窄,服务水平不高,随着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需要,原有的妇女组织已难以满足各阶层、各领域妇女群体的需求。2016年,市妇联启动村(社区)妇代会改建妇联工作,通过深入挖掘各方面优秀妇女代表,召开妇女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村(社区)妇联领导班子。2017年,全面完成镇妇联改建。目前全镇名妇联主席,平均年龄3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5%;产生专兼职副主席17名、执委26名,平均年龄35岁,大专以上学历占70%。基层力量明显增强,人员结构明显优化,代表性广泛性显著提升。 在大力夯实村(社区)妇联基础的同时,市妇联积极扩大基层组织覆盖面,通过灵活设置妇委会和建设“妇女之家”等形式,向单位、社会组织等妇女集中领域扩展。

(三)创新“妇女之家”模式,扎实推进基层服务阵地建设。 妇联的工作主阵地是社区和家庭,建设覆盖城乡社区的工作阵地和服务平台是妇联工作的重要基础。在市妇联积极推动下,镇妇联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建立村(社区)“妇女之家”7个;建立妇女维权与信息服务站7个,共享创业就业平台1个。基本覆盖城乡的阵地网络使广大妇女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妇联提供的各类服务。

(四)探索“社会化、项目化、网络化”运行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 妇联的人员、资源有限,工作点多、面广、线长,依靠自身力量很难最大化满足妇女群众需求。在市妇联的指导助推下,镇妇联积极探索,大胆创新,通过借助社会力量延伸工作手臂,通过项目化管理提升服务水平,通过拥抱互联网创新工作方式,形成社会化发展、项目化管理、网络化运作的工作新机制。 结合城乡社区发展治理工作,目前正在培育1家本土社会组织,另外着力打造一各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此通过问需于妇女,以妇女所需开发服务项目,并向社会公开招标,选择符合资质要求、具备专业能力的社会组织参与实施。积极打造网络新媒体平台。共享政府官方微信公、微博,通过整合线上线下资源,借助网络开展宣传、组织、服务等各项工作,2017年成功向成都大学附属医院输出本地护工劳动力资源7人。

(五)聚焦联系服务妇女“最后一公里”问题,制度化加强作风建设。注重把联系服务妇女和加强作风建设结合起来,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推动妇联干部走进基层、走进妇女。一是建立主席热线联系日制度,确定每月第一个星期三由镇、村妇联主席到信访室接待妇女信访,为求助妇女维权,为妇女解答和帮助。二是建立民生座谈会制度,定期邀请女人大代表、女政协委员、专家志愿者走进社区、镇机关,零距离倾听妇女心声,面对面了解妇女需求,及时化解各类矛盾。三是建立“下基层、访妇情、办实事”制度,推动妇女干部进万家门、访万家情、解万家难事。

分享到:
跟贴已关闭去跟贴广场看看 >
网易新闻客户端下载
为您推荐
  • 推荐
  • 娱乐
  • 体育
  • 财经
  • 时尚
  • 科技
  • 军事
  • 汽车
  • 房产
+ 加载更多新闻

【TED】怎么就你减肥比别人难

热点新闻

态度原创

阅读下一篇

返回网易首页 返回新闻首页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