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下午,济宁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民营经济政策新闻发布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营经济发展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推动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市工信局电话演员黄新平同志介绍了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精神、政策背景及亮点、贯彻落实的方法和举施;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黄琪先生,市税务局党委委员、副局长许勇先生,市财政局企业财务处主任宋全领先生,解读《关于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的有关内容,并回答记者提问。
答记者问
1、问:融资问题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国家、省层面出台系列文件,缓解企业融资难问题。请问,我市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答:民营企业融资难问题,是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中,大家广泛关注,市委市政府也高度重视的焦点问题。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有关部署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创新工作举措、改善金融服务、加大工作力度,有效满足了民营企业融资需求。
一是推动政银企合作对接常态化。2017年以来,我市在全省率先按季度开展政金企合作对接活动,建立重点融资需求项目库,集中向市内外金融机构推介民营企业融资需求,取得显著成效。根据统计,各市级银行机构仅对2018年对接会推介的200个项目(企业),就已提供融资支持196.31亿元。
二是完善企业应急转贷机制。按照省统一部署,研究印发我市企业应急转贷基金指导意见,市级层面设立5000万元规模企业应急转贷基金,各县市区建立县级应急转贷基金,推动形成省市县三级联动的企业应急转贷机制。应急转贷基金采取市场化运营模式,着力为符合贷款发放条件、资金周转暂时遇到困难的民营中小微企业提供短期资金融通服务,帮助企业按期还贷、续贷,降低财务成本。
三是建立企业金融顾问制度。创新开展企业金融顾问工作,在全市金融机构中选聘439名业务人员担任企业金融顾问,与全市2651家企业建立一对一常态化沟通联系,深入企业解读金融政策、提供融资咨询,帮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优惠政策和金融产品,全力助推企业融资发展。
四是开展融资模式和产品创新。引导银行机构科学运用循环贷款、年审制贷款等业务品种,推广银税互动、无还本续贷、商业承兑汇票等融资模式,有效破除民营企业缺乏有效抵押物等融资障碍,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服务企业发展。
2、问:对接资本市场是民营企业做大做强的有效途径。请问,我市在推动企业挂牌上市、扩大直接融资等方面将采取什么措施?
答: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工作,把推动企业上市挂牌、拓宽直接融资渠道摆到更加重要的位置,提前一年超额完成省定五年改制任务,出台《关于进一步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助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政策文件,深入实施市“510”重点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工程,持续开展重点企业“走进交易场所”系列活动,全市挂牌上市、直接融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7年以来,全市上市公司、新三板和区域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分别新增5家、11家、201家,总数分别达到13家、32家、270家,全市企业通过股票定增、发行公司债券等形式累计实现直接融资467.38亿元。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市企业上市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对重点上市后备企业股改、上市、融资等事项,特事特办、急事急办,及时研究解决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促进我市企业特别是民营企业多上市、快上市。
二是及时落实各项扶持政策。落实省、市企业对接资本市场奖补政策,对在境内外资本市场上市的企业,市级财政将分阶段给予最高300万元补助;对在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的企业,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和30万的一次性补助;对上市挂牌企业实现直接融资的,给予最高500万元奖励。
三是加大辅导培育力度。以科技型、创新型民营企业为重点,开展走访调研,动态调整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资源库,对入库企业分类指导、分层培育。发挥证券中介机构库作用,为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提供政策咨询和专业辅导。组织开展资本市场专题培训,传递科创板等资本市场最新政策。积极向省新旧动能转换基金、股权投资机构等推介我市上市挂牌后备企业,新一步拓宽企业股权融资渠道。
四是深入开展规模企业规范化公司制改制。将改制工作作为挂牌上市的前提和基础,坚持工作进度与质量并重,推动县市区落实主体责任,加快改制步伐,实现应改尽改。引导民营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夯实企业对接资本市场的基础,为挂牌上市提供源源不断的预备役和后备军。
3、问:今年财政部门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有哪些预算安排?
答:按照市委、市政府支持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2019年度市级财政预算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以下几个方面:
一、支持开发区改革创新开放发展。以市政府名义出台了《济宁市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确定市级财政预算每年安排2亿元设立开发区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经济开发区(含高新技术开发区)新旧动能转换创新发展。其中安排5000万元奖励开发区争先进位,依据开发区年度综合考核及年度工作目标责任状考核形成的考核结果,对各组排在前3名的分别给予800万元、500万元、300万元奖励;对排名进步较快(前进2个位次以上)的开发区给予200万元奖励。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总投资1亿元以上新旧动能转换重大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重大技术改造项目、支持企业品牌建设、鼓励引进创新创业领军人才、对开发区引进外资进行奖励、对中外国别合作园区给予支持、对科技研发、检验检测等生产性、生活性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进行补助等。
二、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发展。安排工业转型升级资金1亿元,一是支持企业技术改造和信息化建设,对技改项目按照设备投资额的3%给予补助,单个项目最高补助300万元;对“机器换人”项目按照购置设备款的5%给予奖励,单个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采取“云服务券”财政补贴方式推动“企业上云”发展,“云服务券”额度以单个企业上云购买、使用云计算资源或服务的费用为基数计算,补贴比例2019年为25%,补助上限不超过5万元。二是支持企业创新,对新创建的企业技术中心、新认定的首台套产品,继续实施激励政策。三是支持企业品牌建设,加大奖补力度,鼓励企业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制定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等。四是企业公共平台服务奖励、“四新”企业奖补,实施培育“四新”项目专项行动,全面对接新旧动能转换“项目库”,每年培育一批“四新”企业。五是支持企业家队伍建设,实施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有计划地组织开展境内外著名高校专题培训、外出考察学习,提升企业家战略思维和管理水平。
三、支持实施“走出去”战略。安排外经贸资金4200万元,一是用于出口信用保险保费补助,对企业投保出口信用保险实际发生的保费,在省级补助的基础上,市级财政按照不高于剩余部分50%的比例给予补助。二是鼓励外贸新业态、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和“双反一保”项目。三是外贸出口攻坚奖励,支持企业对先进技术设备、零部件、原材料、重要资源的进口。四是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项目,对开展境外投资从事境外经贸合作区建设、境外并购、营销网络、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外派劳务给予奖补。五是电子商务示范项目奖补和欧亚班列奖补。
四、支持企业利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安排企业上市挂牌费用奖补资金3000万元,对企业首发上市、赴“新三板”挂牌、规范化改制后赴齐鲁股权交易中心等区域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予以前期费用补助。
五、支持企业科技创新、人才发展。安排科技专项1.5亿元,用于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发展和落实省、市财政科技政策,激励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和企业创新发展,对省级研究开发财政补助资金进行配套资金补助,引导科技型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助力企业提升研发能力;对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企业给予补助;对新认定国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新认定省级院士工作站、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给予补助;科技人才经费补助、创新券补贴等。安排人才发展资金1900万元,包括支持实施“511”计划、扶持县(市、区)重点人才工程项目、服务专家人才费、人才荣誉奖励等。
4、问:减免税费负担是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我市税务部门在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方面采取了那些措施?
答:国家为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作为税务部门,一定要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拿出实打实、硬碰硬的措施,将上级各项工作部署变成一件件的具体行动实践,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助力。
具体讲,对内,我们加强了全员培训,讲明了政策依据和操作办法,建立了工作专班,统一了报表口径,设立了工作台账,对标对表挂图作战,同时,压实了工作责任,将此项工作纳入了绩效管理考核,并作为执法检查、纪检监察的重点监督事项。对外,我们持续开展便民办税春风行动,全力为纳税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办税服务,同时加大政策宣传辅导工作力度,实施精准对接,靶向施策,让民营企业尽享改革红利。
下一步,我们将加大督办和考核的力度,确保政策落实落地,支持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