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最近,关于阅读的话题又热了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解放思想大讨论中,不少群众提出了与阅读有关的意见建议,表现在期待定期举办读书节、尽快建成图书馆、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等多个方面。
在大家看来,城市的发展不仅仅是搭建钢筋水泥的建筑,还应该增加文化底蕴和气息。
市民意见
希望尽快建成开放图书馆
“政府应该加大财政投入,不断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使市民拥有更多的获得感与幸福感。随着我市的发展,市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比如图书馆,在济南青岛都有图书馆,可以满足市民对阅读的需求,尤其是一些图书馆都配备了儿童读书的地方,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在图书馆学习。建设高标准的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是聊城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具体体现。”在意见建议征集平台,一位市民说,一个城市的幸福指数体现在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的建设上,通过与其他城市比较,可以发现城市市民幸福指数高、文化发展好的地方,对文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重视程度也越高,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的推进力度也较大。
另一位市民则表示,聊城缺一个有特色的图书馆。年轻人之所以愿意去大城市发展,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大城市丰富多彩的生活有很强的吸引力。目前,聊城能为年轻一代提供的休闲文化场所太少是不争的事实。
还有市民认为,聊城的发展应该在拉大城市框架、便利交通的同时,注重城市的文化气息培养。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也是政府应该为广大市民提供的公共服务之一。
另有市民提到,现在的聊城市博物馆居然是山陕会馆,聊城挖掘出来的文物居然摆放在一个专业性的运河博物馆里。对此感到有些不理解。
“几个朋友在策划做一个聊城地标式的文化空间,因为聊城没有这样以书籍为主题的可以阅读、会客、展览、演出等的综合活动场所,跑了很多单位寻求一点儿政策上的支持,但答复都是‘过去从来没这样办过’。我就想问,如果过去没有办过的事现在也不能办,那社会还能不能进步?不能破旧何来立新?”还有市民提出了这样的困惑。
部门回应
市图书馆新馆筹建是今年一项重要工作
对于市民的意见建议,日前,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在回复中表示,2016年,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包括市图书馆新馆在内的“一校三馆”建设项目,于2017年完成土地征收、规划设计、立项等前期工作,并启动了三馆部分的施工招投标工作,但由于种种原因,项目于2018年暂停实施。今年初,市文化和旅游局成立后,把推动聊城市图书馆新馆筹建,进一步完善文化设施,作为市文旅局2019年度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同时,积极争取国家财政支持600万元,将于2019年度开展市辖区图书馆分馆建设项目,计划建成以海源阁图书馆为总馆的总分馆体系,计划建设乡镇街道办事处分馆、社区分馆、社会分馆总计35个,总馆和分馆之间实现资源共享和通借通还。同时系统还将预留县级总分馆体系接入条件,在条件成熟时,逐步将其他县级图书馆纳入市级总分馆体系,逐步实现全市范围内的通借通还。
对于市民提到的博物馆的相关意见,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回复说,聊城市文化和旅游局、文物局正在通过各种方式积极筹措资金,关注聊城市博物馆的提升改造,鼓励扶持发展各类博物馆,充分发挥它们收藏、研究、教育的职能,打造公共文化服务阵地,推动聊城文化名城建设。
他山之石
不少地市高标准打造文化中心
在提出意见之外,很多市民也提到了其他地市一些可借鉴之处。
“济宁市在太白湖新区采取全球招标模式,高标准规划新建了济宁市的文化中心,市级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均是高标准设计,图书馆建筑面积近3万平方米,在面积、规模、功能和服务能力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改善和提升,太白湖新区基本上已成为济宁市的文化中心。临沂市在兰山区北城新区中轴线上高标准规划建设了规划展览馆、图书馆、青少年宫、博物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在市中心建设图书馆、规划馆等文化设施,显示了政府对建设文化强市的信心和决心。”一位市民在留言中说。
“南京的先锋书店、重庆的钟书阁、深圳的西西弗书店,都是当地的地标性建筑,为城市增色不少。聊城应该修建或者引进一个有特色的图书馆,一是可以丰富市民的文化生活,比如举办读书会或者讲座,二是可以作为当地的特色建筑,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三是让大家增长学识,为思想解放奠定文化根基。”还有市民写下了这样的留言。
此外,市民尹延哲寄来的一份建议信中提到,希望政府和相关部门重视广大人民群众的纸质阅读需求,减少电子读物等碎片化阅读对读者的生理和知识体系上的伤害,制定强有力的举措,比如像深圳市那样,定期举办读书节、书香文化节;开辟文化一条街,把纸质书的经营者集中到一块,在政策上和资金上进行一定程度的扶持,活跃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市民的文化素养,让聊城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称号代代相传,让古城东昌书墨馨香,飘溢海内外的每一个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