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记者 张晓宁
通讯员 吴晓艳
4月17日下午,桓台县文化馆的演出车开进了桓台县唐山镇后七村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顶着高挂的艳阳,桓台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早早地为晚上的演出忙碌起来。
当天晚上的演出,是县文化馆举办的桓台县2019新时代文明实践专场文艺巡演的第二场,据了解,今年的“一村一年一场戏”活动也继续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这也意味着,桓台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开始了他们为一场场送到老百姓家门口的演出而奔波忙碌的日子。一次次舞台的精彩呈现,越来越多的来自老百姓的好口碑,离不开的是他们幕后的付出与辛苦。
当天下午2点,演出车就位。这辆看似普通货车的车,“肚子”一打开却“别有洞天”,一个舞台的雏形便显现出来。要唱戏,就得先搭台,无论是晚上舞台灯光的多彩变化,还是音效的锦上添花,以及舞台的安全,都是从一个螺丝、一个支架、一条电线的组装开始的。
桓台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对此驾轻就熟,摆好让大家注意安全的提示牌,跟工人们一起动手干起活来。从百斤沉的大箱子里搬出搭建舞台的地板和铁支架,每一块地板都需要三四个青壮男性来抬,每一个支架都需要钻到地板下去校准,最后还要检查地板是否平整结实。大家手脚不停,对这些工作都十分熟悉和默契,顶着午后的阳光,不一会每个人都大汗淋漓。
铺装完舞台,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又各自来到每一个需要完善的角落里,抬音响、顺电线、试音效、搬桌椅,他们说只要演出车一就位,眼里就都是活,手里脚下都停不下来。
“不多转一圈、多检查一圈、多看一眼,心里就不踏实。”文化馆副馆长周荣强说。
将近两个多小时的忙碌,一个光效、音效齐全的演出舞台全貌呈现在了大家眼前,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等候演出,而路过的村民也都奔走相告。
与此同时,晚上演出的演员们也陆续到来,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又开始了新一轮的忙碌——更衣室里,帮演员们化妆、整理演出服装;演出广场的一隅,跟一起演小品的搭档们排练对戏;后勤人员询问安排着演职人员的晚餐;即将演出的工作人员有的背歌词,有的背主持词,都在为呈现一场大家津津乐道的演出而做着准备。
排练的台下,有他们拍照录像观看舞台效果的身影;灯光的暗处,有他们整理台布的细节;下场的楼梯处,有他们搀扶演员们下台的贴心;演出的舞台上,也有他们精彩演绎的光芒……而每一次演出的安全结束,每一张因演出所呈现的笑脸和百姓竖起的大拇指,都是他们最期盼也是最满足的回报。
这一晚上,歌舞小品、相声戏曲都在舞台上演绎着,获得了村民们的笑声和掌声。晚上9点半,演出结束,灯光暗了,音乐停了,人群散去,演员们也都离开了演出现场,而桓台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仍然忙碌在深沉的夜色里。一件件物品要收回箱子里,一块块地板和一个个支架要重新卸下,所有白天的热闹都回归了夜晚的平静,而大家一直精神集中和情绪昂扬的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放松和疲倦。
“大家都说今晚演出效果不错,”副馆长周荣强笑着说,“那我们就放心了。”
据了解,桓台县文化馆精心打造了“乡情乡音”品牌,开展“一村一年一场戏”、“送戏进校园”活动342场次;举办“享乡情乡音、传文化心声”全县文艺巡演等29场大型品牌活动、文化志愿活动等;先后创办了“让非遗飞”非物质文化遗产系列活动,打造“七彩摇篮”公益学堂,启动“一艺一普及”地域文化资源联动项目,进行总分馆建设。其中“志愿服务 文化同行”被评为山东省志愿服务典型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