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公安机关牢牢把握“守住底线、创新突破、走在前列”的目标定位,深入学习贯彻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法治政府建设,精准发力、担当作为,深入推进治安防控、基层基础、合成作战、规范警务、创新驱动“五大体系”建设,创新社会治理,规范依法行政,深化公安改革,有力推动了全市法治公安建设。年内,全市接报有效警情及刑事警情均同比下降,命案全破,实现了较大群体性事件、治安刑事案件、公共安全事故“零发生”。年内,67个集体、150名民警荣获市级以上表彰奖励。省、市领导先后多次批示肯定,省公安厅颁发嘉奖令给予通报表扬。
一、突出工作重点,强化社会治安管控。深刻把握新时代对公安工作的新要求,创新推行 “五大体系”,自觉融合公安改革内容,着力打造东营公安“四做一激活”升级版。突出快反指挥,着力实现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联动高效”。升级改造市县两级公安指挥中心,构建治安封控圈层级梯次响应机制;组成PTU武装机动作战小组,强化显性用警、驻点执勤,先后投入巡防警力5万人次、车辆3.2万台次,有效提高了精确打防效能。全力投入汛期抗洪抢险急难险重任务,特别是在应对“摩羯”“温比亚”等罕见台风降雨抢险救灾中,火速集结、全警上路,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实现了群众“零伤亡”。突出动态防控,着力实现基层基础体系建设的“共建共治”。优化调整全市90处警务区,深入开展40类重点治安要素摸排管控,排查重点行业场所2185家、治保重点单位2113个,有效夯实了治安基础。强化基层基础改革创新,着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警务共同体”,1828名警务助理、5630名综治网格员融入治安巡防大格局,全市77%的城市社区和89%的农村村居实现刑事“零发案”。《人民公安报》等媒体全面推介东营分局“五共一体”经验做法。突出破案攻坚,着力实现合成作战体系建设的“精确打击”。以刑侦××为突破点,严格落实案件××产品层报制度,加大县级刑事技术基础投入,受理DNA鉴定×起,串并破获案件×串×余起。加强要素比对碰撞,串并案件效能凸显,新型合成化警务机制初步构建。突出法制保障,着力实现规范警务体系建设的“标本兼治”。以“一案三查”为抓手,建立未结案件审查、倒查问责机制,评查刑事案件×起、行政案件×起,督促整改问题×处,有效提升了案件办理质量。推动“三中心”建设运行,制定完善标准指引,各分县局案管中心全部建设完成;强化执法场所使用管理,制定派出所等级化评定工作规范,最大限度地提升了执法保障能力。突出科技引领,着力实现创新驱动体系建设的“共享应用”。开展“1+7+N”数据警务创新,成立“警种+技术”攻坚团队,统筹规划“五维”智慧感知体系,抓获在逃人员×名,服务实战效能显著提升。强化情指行一体化数据支撑,配合市法院组织开展查控被执行人及机动车会战,查获“老赖”348人、机动车辆104台,有效解决了执行难问题。
二、规范行政执法,提升依法治理能力。坚持专项整治与隐患排查相结合,着力提高公共安全防范。聚焦案件办理,织密保障人民群众合法利益“防控网”。规范案件办理,扎实开展警情“日清零”,案件“月清仓”“季见底”,全市公安机关行政案件受案数、刑事案件立案数、打击处理人数均大幅上升,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强力掀起打击涉油犯罪行动风暴,打掉非法调和、存售油窝点201处,处理违法犯罪人员293人,收缴非法油品350吨,及时消除了群众身边的安全隐患。聚焦严格执法,架起道路交通安全“高压线”。坚持“道路安全与城市畅通并重”,以最严执法、最硬措施常态长效整治交通秩序,查处违法交通行为×万起,其中酒驾3212起,查获套牌车、盗抢车、报废车1517台,交通事故四项指标同比分别下降,涉电动车、渣土车死亡事故同比均大幅下降。全力推进危化品运输车辆“八大安全监管系统”建设应用,严密监控2.1万台危化品运输车及5.5万名驾驶人,涉及危化品运输车辆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聚焦隐患排查,筑牢消防安全“防火墙”。坚持严查与整治互补,部署开展消防专项治理十项行动,对风险隐患铁腕查处、不留情面、不留后患,排查场所建筑3.95万处,整治隐患4.4万处,查封关停场所单位535家;开展消防“能力强化年”活动,与各县区及30个市直部门签订“清单式、定制式”责任书,摸排“两场所、两建筑”3.95万处,实施分类整治、规范清理,全市未发生较大以上火灾事故。
三、推进“一次办好”,深化公安改革创新。聚焦社会关切、顺应群众期盼,扎实推进“一次办好”改革,全力打造东营公安改革样板,人民群众满意度不断提升。惠民警务新政集中推行。深刻领会市委决策部署要求,从更高标准、更高层次上制定出台了《东营市公安机关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六届四次全会精神22条措施》,李宽端书记作出肯定性批示,市委办公室在全市转发。率先在全省公布50条惠民惠商警务新举措,梳理148项“一次办好”“全市通办”“零跑腿”事项清单,全面落实“无差别受理”“容缺办理”,平均办结时限压缩60%。服务效能更加方便快捷。立足科技支撑,全面启动“户籍e城通”,实现15类27项户籍业务“全城通办”。推出自助终端服务,开发交管12123手机APP和微信公众号,方便群众足不出户即可办理。建成8处出入境自助服务区,24小时服务“不打烊”,率先在全省实现全区域覆盖。服务质量更加优质高效。拓展出入境预约平台,配合地图导航,实时查看全市大厅人员流量,提前预约量达90%。启动“警保合作”模式,率先在全省建成警保联动指挥中心,交警、保险、救援企业联动处置,真正打通了快速救援通道。启用全省首家“车管超市”,组织引导银行、税务、保险等部门入驻服务大厅,让有车群众享受贴心服务。积极推动《东营市养犬管理条例》贯彻实施。在全市设立养犬登记办证点43处,组建养犬管理专职队伍,建设犬只收容救助留检所,有效推动了养犬管理工作法治化进程。截至目前,办理犬牌、犬证1.9万余套,强制收容、没收犬只550条,查处违法养犬行为527人次,违法养犬问题得到有效遏制。
四、深化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确保社会治安持续稳定。坚持和发扬新时期“枫桥经验”,紧紧围绕矛盾集中重点领域,开展经常性、滚动性矛盾纠纷排查,有针对性做好化解疏导工作。积极推进“大调解”机制建设。建立完善矛盾纠纷、群体性事件苗头等信息搜集反馈、定期会商、分级报送、危害预警、风险评估等工作机制,建立健全信息监测、报送、考核机制,对各分县局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处置工作情况纳入月度绩效考核,严格考评,最大化的发挥矛盾纠纷化解实效,积极发挥人民调解在化解民间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中的积极作用。推动律师参与接访工作。建章立制,设立“律师服务室”,建立律师值班制度。今年以来,值班律师共参与接访活动105起、疑难信访案件调度评查会议5次,充分发挥了律师在化解信访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中的积极作用。创新开展基层所队“4+X”接访工作制度。抓好信访源头治理环节,切实推进信访工作前置、关口前移,发挥好基层所队化解问题的前沿阵地作用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初始阶段和首办环节,有效提升信访源头化解能力。打造事故处理服务体系。实行交通事故调解前置,构建事故处理、勘验定损、保险理赔、人民调解、司法援助、法律诉讼“六位一体”的便民服务体系,尊重群众的自主选择权,做到调解时机可选、调解方式可选、调解人员可选。通过调解,使问题早暴露、矛盾早发现,措施早跟进,实现事故处理与矛盾化解的全程衔接,提高群众满意度。
新起点,新征程,东营市公安局将在市委、市政府和省公安厅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凝心聚力、担当作为,举全警之力、集全警之智,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建设,为打造山东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黄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建设富有活力的现代化湿地城市作出积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