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五集纪录片《从中国到中国》在CCTV-4中文国际频道播出后,在荣成市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在第三集《又见愚公(下)》中,法国纪录片导演斯坦尼斯拉斯,重访了当年《愚公移山》系列纪录片之一《渔村》的拍摄地大鱼岛。重走愚公路,看曾经沧海变桑田,四十多年的光阴里都诉说着怎样的故事?我们一起来看!
1971——1975年,荷兰著名导演伊文思在中国拍摄了12集纪录片《愚公移山》,其中之一是在大鱼岛拍摄的《渔村》,片长100分钟。片中真实展现了那个年代,渔村人靠海吃海的生存方式,是见证渔村发展、荣成变迁的重要影像资料。
在纪录片《渔村》中,大鱼岛被解释为盛产大鱼的村子,住着5500人口,有263艘船,用于近海和远洋捕鱼。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鱼岛村集体化经济的发展走在全国前列,这也使得大鱼岛村成为故事的主角。
纪录片里说:“愚公精神”是否还存在?四十年过去,无论中国的变化有多大,能回答这一切的方法其实很简单,看看曾经拍摄过的人,他们的梦想实现了吗?他们是否依然过着幸福的生活?
在《渔村》中,大鱼岛村的村民大多工作在船上,在那个缺少劳力,倡导男女平等的时代,“三八”号船应运而生。女人能顶半边天,村中的女性也开始出海劳作,“三八”船,从船长到船员都是女性。
数十年过去,曾经花样年华的少女早已步入花甲,她们中间的很多人依然做着有关海洋、有关渔船的工作。如今的大鱼岛除了海洋渔业外,还整治了村居环境,修建了民宿,发展起了乡村旅游业,百姓的生活也越来越红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