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蒲泫奇
通讯员 江秀文
何万祥原本姓朱,1915年出生在甘肃陇东高原上的小县城宁县,投奔红军后,成了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三团的战士,并改姓起名叫何万祥。1936年,何万祥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2月,在红军东渡黄河的战斗中,他奋勇争先被誉为“渡河英雄”。1944年,在我军攻夺大泉山的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29岁。
强渡黄河,奋勇当先
1936年2月,红军东渡黄河,开始东征。何万祥所在的红十五军团七十五师二二三团担任右翼第一梯队,他积极报名参加了团里从各营挑选的渡河先遣队。
2月22日,强渡黄河的命令终于下达了。临出发前,他用低沉而坚定的语气对前来送行的团参谋长说:“请首长放心!”随后,先遣队的五只小船顺着河岔滑进了黄河,箭一般向河对岸冲去。他只有一个念头:坚持划船,靠岸就是胜利。
船在炮弹击起的水柱中,摇摇晃晃地向河岸靠近。何万祥不等船停稳,便一步跳到岸边的冰块上。他一个鱼跃,飞滚到滩头第一个地堡跟前,朝枪眼里塞进两颗拉了弦的手榴弹,“轰隆”一声巨响,地堡开了花。这时,后面的战友不断靠岸,敌人的地堡不断“开花”,这条被阎锡山吹嘘为“攻不破的黄河防线”,硬是被我军战士撕开了几道大口子。此役过后,何万祥被称为“渡河英雄”。
身先士卒,“杀朱过年”
1940年,何万祥已是一一五师教导二旅六团二连连长了。这年2月,八路军一一五师兵分几路向敌后挺进,何万祥随部队来到山东滨海地区。腊月二十五下午,侦察员忽然来报告:鬼子抢了大批肥猪,在乔町庄集中了五六百头,准备明天从阿湖车站装火车运走。
为了趁过年打击一下敌人的嚣张气焰,团首长思来想去,决定派何万祥去完成这个任务。何万祥和突击排排长赵德运,带着突击队趁着夜色神不知鬼不觉地摸到南墙跟前。围墙不高,战士们搭人梯,一个接一个跳了进去。
何万祥派人找来梯子,顺着梯子爬到两个枪眼当中,拔出腰间的手榴弹,向炮楼里接连塞进几颗。翻译官被炸死,几个伪军被炸伤,敌人乖乖地缴枪投降。这场战斗前后不到20分钟,鬼子援兵赶到乔町庄时,连何万祥他们的影子都没看到。
转眼到了1944年,春节前期,滨海区八路军指挥部决定除掉惯匪朱信斋,“杀朱过年”。任务下达后,几个连队先后攻击都受挫。第三天,何万祥接受了由东南角突入的命令。战斗打响后,几个战士利用烟雾作掩护,刚冲到外壕前,就被一阵枪弹打倒。何万祥命令炮兵继续轰击,顿时,外壕角上的炮楼被打塌了半截,破坏组趁机冲了上去,砍断了铁丝网。
冲进外壕的几个战士,都落在沟底,爬不上去。何万祥一看急红了眼,身子往上一跃,冲进了壕内。何万祥跳进了壕底站定,看清了壕沿,他用脚踩住壕边,使劲蹬了几蹬,蹬出踏脚的脚窝,身子紧紧贴在两个掩体工事当中的积土上,躲开敌人的射击,其他战士见状也照他的样子做好了准备。
这时,何万祥迅速侧身举起右手里的匣枪,看准掩体枪眼就是一枪,紧接着又甩进去一枚手榴弹,掩体内传出一声惨叫,没了动静。就这样,在他的带领下,战士们一口气占领了几个掩体工事。最紧固的防线被突破,朱信斋眼看大势已去,涕泪横流地从梯子上爬下来,俯首就擒。
“杀朱过年”的消息不胫而走,四村八邻的乡亲们都赶来庆贺。几天后的一个中午,通讯员带来了一个好消息,军区正式批准何万祥为军区战斗英雄,并授予甲等奖品。
大泉山上为国捐躯
1944年3月,为了给伪军吴化文部一个歼灭性打击,鲁中军区决定组织讨吴战役,团里抽调一营参加这次战斗,希望何万祥能发扬一贯英勇顽强、机智勇敢的战斗作风,胜利完成任务。
3月25日夜,我军开始攻夺大泉山,三连担任主攻,何万祥带领二连在阵地上待命。战斗打得很残酷,三连迟迟不能攻下敌人据守的围寨。“报告连长,营长命令你带一个排,跑步增援三连,坚决攻进山顶围寨!”营部通信员气喘吁吁,跑来告诉何万祥。
在炮火掩护下,何万祥带领三排突到围寨跟前,搭起人梯向围墙上爬去。有一位排长第一个冲上去,想炸掉重机枪,离敌人只有五米时,突然中弹倒地。何万祥气红了眼,提起两颗手榴弹,从侧面绕过去直奔地堡,刚跑出几步,从北面炮楼上射来颗子弹,他不幸中弹倒地。
通信员王进东一看连长倒下了,气得两眼冒金星,提着捷克式马枪就向前冲去,也被敌人打中。这时,营长带领战土们迅速冲了上来,炸毁了炮楼,攻下了山头。
为了表彰和纪念何万祥这位英勇善战的连长,军区把大泉山缴来的重机枪命名为“何万祥重机枪”;把他生前率领的连队命名为“何万祥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