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起面食,鄄城养正食品总经理曾现光总有讲不完的故事。历经10多年的创业拼搏,终于把父辈们传承的手工面食手艺,借助互联网,带到了“线上”,拓展了市场,办成了企业化管理的生产模式,实现了自己的创业梦。
在他小的时候,因为家里贫穷,全家人的生计都靠种几亩粮食来养家糊口。在他的印象里,自己最爱吃的就是爷爷亲手蒸的馒头、亲自做的手工面条。每到饭点,曾现光都爱跑到厨房粘着爷爷,看那一团团白面如何在爷爷的手里变成香喷喷的面食。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己慢慢长大,这样的场景越来越少见,但爷爷做面的场景却历历在目,儿时的味道让他至今记忆尤新。
在曾现光上到初中的时候,因为家庭经济原因被迫弃学。结束学业的他当时还很幼小,为了生计开始打工来贴补家用。等到年纪再大些,开始和同村的同龄人外出打工,天南地北,因为文化低,只能靠力气吃饭,几年下来也没有攒下多少积蓄。而后,到了成家立业的年纪,曾现光选择回老家成家立业。
子承父业,开始漫长的艰辛创业之路
成家后的曾现光在父亲的面食加工厂里工作,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和面。每天,他都要把大约6000余斤的面粉和好盘好。在日复一日与面粉打交道的日子里,曾现光一直渴望命运的改变。 2000年初期,曾现光接过父亲的面粉作坊,成立了鄄城养正食品有限公司,开始创业之路。
刚接过创业指挥棒的曾现光,虽不太精通管理理念。但他始终牢记父辈们的经商之道-----诚信,以诚待人,信泽天下。他深知,酒香不怕巷子深,严把质量关,好产品自己会说话。随着现在餐饮业的快速发展,各种食品添加剂层出不穷,让原来复杂的面食工艺变得越来越“简单”。曾现光发现,虽然使用一些食品添加剂使流程更简练了一些,口味上并没有原来那么纯正,客户可能发现不了这细微的差距,但始终是瞒不过自己的良心。
他并没有投机取巧,在选择面粉方面,曾现光更“挑剔”一些,在尝试了很多种麦粉之后,选择自己组建合作社,在旧城镇黄河摊区种植特种小麦5000余亩,小麦品种蛋白质含量高,面粉面筋含量较多,延展性和弹性优于普通小麦,非常适合做空心面。手工面系列依旧采用最传统的手工艺,需要经过和面、搓条、盘条、醒条、上签、坠面、拉拽等11道复杂的传统手工艺,使面条口感更劲道。与此同时,曾现光不断改进配方,改掉传统工艺中需要加入较多盐,减量降低食用盐的含量,同时手工面遵循自然制法,不添加防腐剂,更适合现在人对健康的需求。
注册商标,让手工面食“飞”入互联网
曾现光意识到,想要将自己的面业做大做强,就必须告别原来的小作坊生产,拥有自己的商标品牌,扩大生产规模。2008年,曾现光注册了商标----致德坊,2011年开始扩建厂房。截至目前,养正食品厂已拥有注册商标两个,多个专业生产加工车间,从事生产工人将近50余人。从2015年开始,曾现光品牌营销思路的转变,从单一手工面,开始涉足手工馒头系列。在制作手工馒头的过程中,依旧采用最为健康、最为传统的发酵方式,让口感回归,深受北方地区客户的喜爱。
互联网的飞速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享受到互联网购物带来的方便和实惠。曾现光也嗅到了互联网的商机,摸索着如何让自己的致德坊系列产品也能通过互联网“飞”入中国更多的家庭。经过不断地摸索,不断地学习,曾现光相继在淘宝网、炎黄守农、有好东西微商城等相继上线,并凭借产品过硬的品质有幸作为阿里巴巴“盒马生鲜”面条供货商。2018年11月至今将近5个月的时间里,仅盒马生鲜这一电商平台,销售手工面条将近7万余袋,其它销售平台销量也是逐年翻倍增加。2018年销售手工面条近7000万袋,馒头日销售量达到6000余斤。这些营销让曾现光越来越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强大威力。
网络销量喜人
谈到企业下步打算,曾现光表示,现在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准备将自己的线上业务交给年轻人,就像当初自己继承父亲的馒头作坊一样,要让这门面食手艺,这种味道继续传承下去。产品方面,下步要加大新品研发进度,种植富硒试验田,加工富硒系列手工面、手工馒头、刀削面,丰富产品种类。相信曾现光和他的手工面在互联网的道路上越走越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