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5日,司礼生引导家祭队伍前往孔林进行家祭。 当日,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新华社济南4月5日电(记者魏圣曜、兰恭来、王南)5日是清明节,在位于孔子故里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在孔子第79代嫡孙、正献官孔垂长率领下,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举行家祭的孔林是孔子及其后世子孙的家族墓地,现存3000余亩,墓葬10万余座,树木4万余株,新旧碑刻5000余座,是世界上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家族墓地。据了解,“孔”姓是中国十分古老的姓氏,从2500多年前的孔子至今,孔氏族人已传承80余代。现如今,世界各地的孔子后裔约有400万人。
4月5日,司礼生引导家祭队伍前往孔子墓进行家祭。 当日,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尽管家祭仪式上午9时许才正式开始,但来自河南、河北、北京、台湾以及韩国的孔子后裔代表提前一两个小时就到达孔林前的万古长春坊,一边与宗亲叙旧,一边等候家祭的开始。人群中既有七八十岁的老人,也有活泼可爱的孩童。
“很高兴各位宗亲如此热情,参加每年一次的孔林祭祖,这向海内外展现了孔家的团结。”合影前,孔垂长向400多名家族宗亲们说。
4月5日,在司礼生的帮助下,孔子第79代嫡孙、正献官孔垂长(左)在整理进献孔子墓的祭品。 当日,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合影结束后,祭祀队伍在万古长春坊前列队,整理衣冠、肃然静立,等待家祭开始。9时19分,三声长号响起,在众礼生引导下,家祭队伍穿过万古长春坊,然后沿着约1公里长的神道,缓缓向孔子墓行进。在众礼生之后,孔垂长引领着家祭代表们。
今年是孔子诞辰2570周年,清明时节的孔林里,向往中华传统文化的海内外游客纷至沓来。逾百米长的家祭队伍,吸引着人们一路跟随拍摄,一睹这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古老家族的现世风貌。
4月5日,司礼生在万古长春坊前列队。 当日,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家祭队伍先后穿过孔林大门、二门,在洙水桥前稍作停顿,等候队伍最后列的宗亲跟上行进步伐,并再次整理衣冠。随后家祭队伍穿过古老的洙水桥和享殿,一路行进至孔子墓前集体静候。
4月5日,引赞(右)在宣读家祭流程。 当日,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新华社记者 王南 摄
“升坛”——随着引赞人的一句高声唱念,担任正献官的孔垂长在8名礼生陪同下走至盥洗所,礼生舀起一勺金罍之水,孔垂长以手盛水浴手,再接过白毛巾擦净双手,然后再到水樽所、酒樽所清洗爵杯。
随后,孔垂长升殿至祭祀供案前,先行上香、献帛、进爵、献爵礼,再跪地三叩首,起身后行作揖礼,礼成归位。
4月5日,孔子第79代嫡孙、正献官孔垂长(跪者)在祭拜孔子。 当日,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大哉至圣,褒德流芳。尧舜道统,文武宪章……”世界孔子后裔联谊总会副会长、孔子76代孙孔令玉恭读己亥年家祭祭文。读毕,孔令玉面向孔子墓行鞠躬礼,又与正献官孔垂长等人先至二世祖孔鲤墓前敬献花篮、行鞠躬礼,然后至三世祖孔伋墓前静候。
其余家祭代表按不同地域,先在孔子墓前敬献菊花、行跪拜礼,然后到孔鲤墓前行鞠躬礼,再到孔伋墓前与正献官等人会和。祭祀队伍在孔伋墓前聚齐后,再依次向三世祖孔伋、远代先祖、中兴祖孔仁玉敬献花篮,行鞠躬礼和集体跪拜礼。
4月5日,司礼生引导家祭队伍前往孔林进行家祭(无人机拍摄)。 当日,在位于孔子故里山东曲阜的孔林,海内外400多名孔子后裔代表齐聚祖茔,共祭先祖。 新华社记者 王凯 摄
至此,400多名孔子后裔己亥年清明孔林家祭礼成,众人依次序退出孔林。
“虽然我们身在台湾,但心在故乡曲阜,我们根缘于此、血缘于此。”连续多年参加家祭的中华孔子后裔儒学促进会副理事长、台湾孔子后裔代表孔令瑜说,“我们永远不能忘本。”